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价格一年涨两成武汉楼市谜局是怎样形成的?

    9.6万套待售房 价格一年涨两成    一方面,1/3的商品房尚未售出;另一方面,房价涨幅超过深圳,今年以来,地处中部地区的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仿佛为消费者布下了一个"谜局",让人看不清,猜不透。    待售房全国第三 房价一年涨两成    建设部日前公布的全国40个重点城市房地产信息网站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市以9.6万套可售房源位居第三,仅比列第一、第二位的北京、厦门少1.3套和1万套。    据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公布数据,截至5月24日,武汉市历年来实施的737个房地产项目,商品房总套数为292884套,其中已售196898套,待售95980套,占总量的约1/3,成交均价为3174.55元/平方米。    同时,武汉市房产管理局一项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这个市空置房面积大幅上涨。截至2005年底,武汉市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62.1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2%,其中商品住宅空置面积为108.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4.5%,占商品房空置面积的67%。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房价涨势不减。今年一季度,武汉市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为3584.78元/平方米,同比上涨22.7%,涨幅比深圳高出两个百分点。    开发商囤货居奇 误导欺骗消费者    武汉市铁路局一位姓郭的职工向记者讲述了一段最近购房的经历:"五一"期间,地处武汉市武昌中南路段的"凯乐花园"搞"内部认购"活动,{TodayHot}认购对象是前期拿到排号的VIP客户,1500多套房子首期提供认购房460套。郭先生此前拿到的认购排号为400多位,为了买到好楼层,事前他四处托人,希望能够将排名提前,先期挑房。5月5日,认购第一天,600多名VIP客户冒着倾盆大雨排了近20个小时队。    郭先生说,认购时,售楼人员没有提供全部房型的价格表,客户只知道自己所需房子的价格,其它房子的价格也不让问。事前说好房子起价每平方米3900多元,均价是每平方米4600元,但实际价格肯定不止这些。20多层的楼房,他挑的是4楼的一套,价格已达每平方米4400多元。事后,开发商声称卖了350套房子,但有内部人说只卖了200多套,具体每套价格也不清楚,让人有一种受骗的感觉。    最近,记者在武汉进行房地产市场调研时发现,类似于郭先生这样的购房遭遇并不鲜见。近年来,一些开发商为了制造市场房源紧张气氛,常常会搞一些"内部认购"、"限量发售"之类的宣传促销活动,部分楼盘甚至出现了排队购房的"盛况"。个别开发商甚至还雇一些"房托",故意散布虚假信息,误导和欺骗消费者。    地方政府热衷"地产招商"导致地价快速攀升    采访中,记者发现,在房市"谜局"的背后,地方政府的"托市"行为,是导致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近年来,在武汉市的对外招商活动中,"地产招商"成了重头戏,引起了诸多外地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进入。2005年,在预期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背景下,香港和记黄埔、九龙城集团、世贸集团等境外财团纷纷进入武汉房地产市场,计划投资总额达300亿元,相当于当年武汉市房地产开发投资总和。{HotTag}外资的大量涌入,不断刷新武汉地价新纪录,并直接推动地价的飙升。据统计,2005年,武汉市商品住宅楼面地价平均为1905.22元/平方米,约占当年房价的56.6%,比2004年增长45.2%。    与此相适应,地价的快速上涨,必然催生出一批高价房,导致市场中低档商品房供应不足,结构失衡,拉动房价快速上涨。    据悉,2005年,武汉市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土地的房地产经营性项目中,最高楼面地价已达3163.21元/平方米,开发出的楼盘大都在6000元/平方米以上,拉动全市整体房价一路走高。同时,大量高价房的出现,在市场造成了强烈的涨价预期,加剧了市场"追涨"心理。    专家认为,地方政府热衷"地产招商",除了吸引投资、加快城市建设、活跃市场、创造就业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直接增加土地收益,提高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政府政绩观和经济利益驱动的综合体现。    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武汉市共出让土地3755.9亩,同比仅增长0.3%,但交易金额却达124.25亿元,同比增长58%。当年,武汉市财政收入达389亿元,新增101亿元,土地收益占了相当比重。另外,房地产业还为地方提供了丰富的税收,武汉市每年地税增收额的一半左右来自房地产业。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艾建国等专家认为,在决定房价快速上涨的几大因素中,地价上涨、供求失衡、房地产投资增长等,都与地方政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托市"行为,正是中央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措施失灵的主因。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中,除了采取有效措施,打击开发商的恶意囤积房源行为,如何应对地方政府的"托市"行为,将是中央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的重点。

建材价直辖市建材价厦门市建材价
文章字数:2273
点击数:201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