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我国建陶产业发展六大焦点

    焦点一:建陶产能增速过快将导致06年供求矛盾激化,并逐步加剧。     近年来,陶瓷行业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低价竞争始终是陶瓷业市场竞争中一道不肯谢幕的风景。无论是国内市场的龙争虎斗,从降价几成的直白,到打折优惠的含蓄;还是在国际市场上延续国内价格战的明争暗斗,具有国际档次水平的瓷砖却以超低价抛售,都是建陶热引发的建筑陶瓷产能增速过快导致供大于求而惹的祸。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建陶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益大幅度扩张产能。如2000年至2002年间,以陶业巨子新中源企业为代表的一批民营陶瓷企业掀起了东陶西进的第一轮扩张高潮。尤其是新中源企业,其先后在广东三水、顺德、南海、河源、清远及四川夹江等原料或燃料优势区域投下巨资,建立了大批先进的现代化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同时,充分利用原燃料优势进行的战略转移,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进入2003年后,以新明珠为代表的民营陶瓷企业揭开了佛山陶瓷二次创业、做大做强的第二轮扩张高潮。卫浴业内唯一一家上市公司重庆四维瓷业,其经过不断努力,建造了9条现代化的隧道窑和三条梭式窑,形成了年产450万件高中档卫生陶瓷,400万平方米釉面砖,3万只浴缸,90万套五金配件,30万平方米广场砖的配套生产能力。此外,还有东鹏陶瓷挥师北上山东、四维瓷业进湘等等。当前,随着宏观调控力度不断加大。宏观调控政策效果逐步显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了明显回落,建筑陶瓷投资增长速度、建筑陶瓷产量增长速度和建筑陶瓷销售价格逐月下降,明显回落。企业已经从盲目投资逐渐转向了理性、科学投资。但要看到由于前几年投资热而使建筑陶瓷工业经济增长过快,将会进一步加剧市场供求矛盾。中国建筑陶瓷市场容量大概是40亿平方米,产能大概是75-80亿平方米,加上估计40亿平方米的抛光砖生产线,产销矛盾空前突出。{TodayHot}目前全国建陶业每年总生产能力已超过25亿平方米,仅佛山地区就达3.5亿平方米,但全国总需求量仅9亿多平方米,这就是意味着将有60%-70%的产品过剩。生产能力的急剧增加,产品市场供大于求,而全行业销售收入的增长低于产量的增长,全行业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预计明年建筑陶瓷产能超过40亿平方米,严重供大于求。明年一季度是建筑陶瓷需求淡季,季节性因素十分明显,建筑陶瓷销量、价格都将受到影响,企业产品销售压力增大、产品压库严重,因此建筑陶瓷企业一季度盈利将出现季节性低点,前几年我国建筑陶瓷投资热引发的市场供求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产能的过度膨胀将进一步加剧市场的竞争,将逐步演变成为影响2006年建筑陶瓷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主要矛盾。    因此,2006年,我国要下大气力加快结构调整,及时分析走向,大力开拓市场,正确处理前几年建陶热引发的新增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继续严格限新建、改扩建项目。同时,应正确分析形势,及时开发市场。特别是广大农村市场有待于启动;周边国家包括俄罗斯等建筑陶瓷需求旺盛。因此,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向农村和出口方向转变不失为良好的措施。    焦点二:加快环境污染治理与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艰巨     能否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将成为制约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工业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产业的关键。除尘、除硫(和其它有害气体)、除污水废渣,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与损害是确保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现代建筑陶瓷工业的发展,对环保提出了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因为它关系到人类的生活与生存,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对环境和生态的平衡与协调等等。建筑陶瓷工业对环境的污染势必制约自身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环境意识,综合治理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就成为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建筑陶瓷企业对此都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对策,确保环保达标。{HotTag}从国际工业的发展趋势来看,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它是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工业新文明的基本标志。为此,必须加强建材工业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立法调研,提出思路、发展方向,以及政策与法规,创建开发建立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还要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和《环境影响评价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把生态工业、清洁生产、生态农业等措施综合起来,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污染物排放最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生态产业,实现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作为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内应用3r的减量化原则,就是降低天然资源的投入量,减少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的废弃物排放。通过节能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减少建筑陶瓷卫生洁具生产总能耗,从而延长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静态可持续发展的时间。通过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实际上相当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大幅度节省资源,扩大现有资源的使用期限。利用3r的再循环原则,使物质资源永续利用,达到基本上无损失和零排放。由于传统陶瓷是资源型、劳动密集型、民用型的产业,其规模数量和市场影响力、环保状况影响力巨大,逐步成为国家有关经济部门备受关注的产业。建筑陶瓷卫生洁具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工业,同时又是典型的资源、能源消耗型工业,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污染。若不加快改变目前的现状,还按传统老路走下去,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的发展将难以为继。为了保证产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继续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最佳的出路就是要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省能源,对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钻探、开采、利用制定科学规划,大力提倡低质料、红坯料、废渣废弃物的使用,禁止用优质料做低附加值产品,禁止或限制部分原料(如黑粘土)出口。鼓励进口原料。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积极开发新资源、大力发展新产品和新技术,即发展循环经济。建筑卫生陶瓷工业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已有不少成功的实践。环保问题,当前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与产出难以达到平衡的问题。今后我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要努力实践循环经济,提出一个低成本、高效益、根治污染的平衡方案。要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准则,在“一个不增、两个递减”的前提下,实现“三个增长”,促进传统工业的生态化转型,从传统的生产模式向清洁生产转变,推行清洁生产,限期禁止使用固态液态燃料、鼓励使用天然气、水力能、太阳能,努力改变不可持续的发展现状,最终实现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焦点三: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反倾销压力加剧     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建筑陶瓷较大出口国。近年来,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品的出口量增长迅猛,每年都以50%以上的速度递增。05年墙地砖出口将超过3亿平方米左右;卫生陶瓷出口量预计也会将超过3000万件。近年来,广东陶瓷产品出口市场日渐增多,逐步改变了以往单一的集中对中东、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地区销售的情况。2005年1-11月,广东出口瓷砖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但要清醒地看到,新型国际贸易壁垒对我国建筑陶瓷对外贸易的影响极其严重,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自2001年至今,中国瓷砖相继遭遇印度、墨西哥、菲律宾、埃及、厄瓜多尔等国反倾销措施,部分国家的反倾销税率竟高达200%以上,这种税率等同于关上了贸易大门,将“中国货”拒之门外。中国陶瓷无奈退出,国内陶瓷企业损失惨重。从2005年6月开始,韩国又对中国瓷砖进行反倾销立案,国内陶瓷企业再次遭遇“闭门羹”冷遇。由于当前我国陶瓷产品生产能力巨大,目前尚不能完全依靠国内市场销售,来释放其发展中的压力。因此,扩大陶瓷产品出口仍然是2006年的首要任务。可是我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手段主要沿用了在国内市场的低价竞争手段,极易遭致国外的反倾销调查。目前,已有印度、菲律宾、埃及、墨西哥、厄瓜多尔等国采取了临时保障措施,对原产于中国的陶瓷征收反倾销税。因此,我国作为wto的成员国,在建陶对外贸易中,要密切关注当今贸易壁垒的新特点、新变化,结合我国建陶产业的实际认真研究对策和制定政策,大力开展反倾销。加快对国际市场规则的学习和应用,敢于应诉国际官司,积极有效地开展反倾销工作。企业要加快对国际市场规则的学习和理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国际贸易摩擦发生时,要敢于应对国际官司,掌握国际案件处理的主动权。国家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反倾销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企业培训专业人才,了解反倾销的程序和法律法规,熟悉相关的国际准则,组织企业积极应诉;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要会同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反倾销工作,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充分运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和协会的作用,维护我国建筑陶瓷企业的权益。    焦点四:弃模仿抓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题     多年来,在陶瓷业膨胀式发展过程中,越发暴露出我国陶瓷行业在产品设计与研发方面存在的严重缺陷,以致“模仿秀”盛行,产品同质化导致价格战狼烟四起,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企业获利能力降低,产品研发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一些陶瓷企业已察觉到同质低价的恶性循环将是穷途末路,从而先知先觉到中国陶瓷业做大做强、成为国际陶瓷市场上的真正强势群体,唯有不断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十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取得很大的成绩,如广东新中源陶瓷集团加强自己技术研发能力,每个生产基地均建有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达300多人,通过对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分析,不断开发新产品,带动了企业的高速发展。鹰牌、东鹏陶瓷集团等企业的管理经验都是管理创新的先进经验,但是整体在创新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位佛山陶瓷企业负责人说,虽然部分佛山陶瓷产品种类、花色及质量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也具备了一定自主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但要真正融入世界市场,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仍是中国陶瓷企业急需加强的软肋。要看到,目前“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英特尔总裁葛洛夫曾经这样说过。管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应该说,国内企业在技术应用的水平上来说,的确没有落后,但是在技术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研发方面力量薄弱。自己没有掌握主动权,那么永远就是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走,稍微不留神,就被人家甩掉。景德镇陶瓷学院周健儿副院长说,晋江以至整个中国的建陶业,中小企业仍旧保持着“资金推动企业发展”的陈旧观念,众多同行热衷于市场热销产品而仿制开发的恶性竞争现象屡见不鲜。事实证明,只有通过创新才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产品从各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纵观世界名牌英特尔、本田、诺基亚等之所以在世界名牌的地位如此坚固,无一不是拥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不像我国某些名牌只在市场上闪过一道亮光就消失得无综无影。同时,“自主创新”作为一项从国家最高领导层往下强调的国策,已成为了2006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之一,是对未来5年乃至今后较长时间我国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出的根本性战略部署。中国建陶业的出路在于全球化,而全球化背景下自主研发的关键是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因此创新包括管理    焦点五:加快节约型产业建设步伐是我国建筑陶瓷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带动下,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建设节约型产业将是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趋势。2006年建筑陶瓷工业能源问题将较为突出。我国建筑陶瓷工业主要以煤炭、天然气为燃料,以大量电能为动力和代价,是典型的耗能大户。据有关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煤炭消耗量为9360万吨,占全年煤炭生产总量的8.5%。虽然我国是煤炭大国,但世界七大煤炭大国中,只有我国的存采比不足百年,其余六国均在210年以上。尽管目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很快,但电力紧张的局面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缓解,特别是2003年以来,这个问题表现十分突出。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发生电荒,对建筑陶瓷企业的限电断电时有发生,许多建筑陶瓷厂被迫停产,另外成本上升。2005年应是建陶行业高成本经营的一年:一方面原材料、燃油燃煤、陶瓷化工、陶机及配件等相关环节的直接成本都大幅上涨,加上用电紧张、运输费用上涨等因素的影响,成本增幅约在10%~30%左右。利华陶瓷有关负责人透露,燃油涨价后,按照该公司8条窑炉的生产规模,每个月要多付200万的费用,而这200万的额外支出不知需要做多少砖才能赚回。与此同时,佛山市新德里拉陶瓷营销总经理陈裕水认为,原油属上游主要能源之一,因此,它的涨价对整个陶瓷生产链威胁性很大。陈认为,一般来说,只要上游一有波动,整个生产链就会出现连锁反应。由原油的价格上升将可能导致与陶瓷相关的所有原料价格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比如这次油料涨价已经使上百种陶瓷化工原料价格都上涨5-20%,尤其是氧化铝原料最高升价幅度可达1倍以上。国内燃油、煤炭价格在2006年上半年可能上涨并维持高位,将出现盈利低点。  从宏观上来说,尽管国家正在出台相关政策,用电紧张的问题会逐步解决。但从我国煤炭消耗时限和有限的电力供应上看建筑陶瓷工业发展必然受到影响。目前我国建筑陶瓷、卫生洁具产业却遇到了能源和资源危机以及环境保护的制约。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大课题:首先是节能降耗。有专家对佛山地区制砖业的实际调查表明,当前生产每平方米抛光地砖,均耗电力5.5~6.5千瓦时,柴油均耗2.5~3.2公斤。国内生产每公斤日用瓷,最节能烧成窑仍需3600×4.18千焦以上。按2004年传统陶瓷生产实况作概略统计,本产业将耗用1亿吨不可再生的天然矿物原料,1200万吨以上柴油,250亿千瓦时以上电力。 按年增长5%计算,2004年年砖产量以30亿平方米计算,到了2010年,将达40亿平方米。那时本产业年耗用矿物量将超过1.4亿吨,柴油超过1600万吨,电力超过320亿千瓦时。通过计算,可得出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若干物质数量。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在节水、节能、环保等方面对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技术进步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以持续降低成本来谋求竞争优势,是世界建筑陶瓷工业发展的基本规律。结合整个资源链的供给状况,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转变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精细、精准、节约型转化,不断降低成本,不断改进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就建陶企业自身来说,必须围绕节能问题研发高新技术,优化现有的工艺、技术、装备和管理,真正使之具有现代化节能型企业应有状态及水平,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均衡稳定生产。高等院校和建筑陶瓷工业的科研、设计院以及大型建筑陶瓷企业的技术中心应围绕生产实践中的节能问题积极进行研究和攻关,不断加速我国建筑陶瓷工业科技进步,更多地采用节能新技术,以节能、降耗为重点,大力开发和推广使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环保技术,努力开发低消耗、无污染、高性能、多功能、高附加值的新建筑陶瓷产品。同时,政府从体制、政策上引导建筑陶瓷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从政策上引导和鼓励企业克服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倡导社会大众节约消费。尽快出台相关法律,依靠法制的手段来遏制能源和资源的浪费和过度消耗,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还要以科技创新为龙头,打造核心竞争力。创新和科技创新,将是2006年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的主题 。    焦点六:国内建陶并购如火如荼,部分产区出现产业结构的重大调整。    目前,国内各大陶瓷产区的发展格局是:华东台资企业继续保持超常的稳健态势,四川夹江在政府的主导下,优势企业趁机对劣势企业实现兼并、重组,福建晋江、闽清等地企业保持稳定发展,山东陶瓷产区在2003、2004年经历停窑、倒闭的产业调整后,开始了新一轮的蓬勃发展,而广东陶瓷进入了令人沮丧的“冰川期”。总而言之,与广东产区不景气的景况不同,福建、四川、山东等产区却是一派生机,它们与稳健的华东产区以及山东、河北产区,还有众多的小产区之间形成“百花争艳”之势。在这种格局下,中国建陶市场的第三方势力,则是近三千家各种成分的小企业,其普遍存在着企业规模小、设备陈旧、产品单一、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等明显劣势。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经济规则下,除了被兼并及互相合纵连横之外,可以说生存机会一般不大。外资建陶巨头敏锐地抓住时机,加大对国内建陶企业的并购力度和市场占领力度。如美标、toto、伊奈、科勒、乐家、英陶等国际大鳄,不仅把产品运到国内市场销售,还在内地投资建厂,实现生产销售的本地化,以降低国内产品低生产成本对其造成的威胁。外资进入国内建筑陶瓷市场的步伐开始加快。包括国外建筑陶瓷巨头在内的国外投资者纷纷看好国内建筑陶瓷市场。这在建筑陶瓷企业业绩大幅下滑,行业遭遇“寒流”侵袭的阶段,足见外资非常看好国内建筑陶瓷业,急于分享未来我国建筑陶瓷业发展带来的盛宴。因此,2006年国内建筑陶瓷并购将如火如荼,外资进入国内建筑陶瓷市场的步伐将开始加快。

招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招标造价信息广东省招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7315
点击数:197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