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中国美术馆办起了陶瓷展

中国美术馆怎么办起了陶瓷展   高蒙河: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刘  毅: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   刘礼宾:中央美术学院中西美术比较专业博士   何云志:北京资深艺术记者   史晶楠:本报记者   一场规模盛大的当代陶瓷展在京城开展了,展出的地点不在故宫,不在国家博物馆,不在中华世纪坛,也不在工艺美术馆,而是放到了中国美术馆的展厅之中,这多少让有些人感到奇怪。   记  者:最近一段时间,有这样一条新闻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中国美术馆正在举办陶瓷邀请展。据了解,这是中国美术馆首次独立策划、主办的大型当代陶瓷作品展览,整个展览分为传统陶瓷艺术承传、当代陶瓷艺术{TodayHot}创造以及现代陶瓷设计三个部分。     不可否认,单从展览本身来说,这是一次非常具有观赏性的当代陶瓷展。但是脱离展览本身,人们却在思考另外的问题——这样的一个当代陶瓷展放在中国美术馆合适吗?中国美术馆对于自身的定位究竟是什么?而这样一次展览的出现又会为将来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争论焦点一:该展还是不该展     何云志:陶瓷展办到中国美术馆有些令人费解。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奇怪,奇怪中国美术馆为什么要办陶瓷展。虽然我现在还没有看到这个展览,但是知道这里面既有传统陶瓷也有现代的陶瓷造型艺术在其中。同时,展览的规模也非常大,中国美术馆将3层、5层的固定陈列厅都腾了出来给这次展览用,而且听说一展就是一个多月,就更为费解了。要知道中国美术馆一共就3层展厅呀,在我的印象里,许多画家想在美术馆办展览可是排不上队的。     刘  毅:中国美术馆是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工艺美术。     对于中国美术馆出现这样的展览我并不感觉意外。因为它以前也展过很多工艺美术的东西,包括它的收藏,大量的风筝、剪纸、泥人等民间美术不都是工艺美术吗?既然这些都能展出,那么瓷器当然能展。事实上,国家美术馆能关注到其他领域的事情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像陶瓷这样在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文化的事物,在当代已经逐步走下坡路,如果国家美术馆能够更多地关注它的发展,或许会为中国这一古老文化带来新的变化。我认为中国美术馆是有责任、有义务去关注工艺美术的。     高蒙河:观众眼中一切美的东西都是艺术,中国美术馆是可以呈现的。     各个博物馆的分工定位都不相同。比如说国家博物馆就是历史性的博物馆,而上海博物馆是艺术性博物馆。那么作为中国美术馆来说,它的定位应该是国家级的美术馆,而这其中自然包括各种造型艺术。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中国美术馆的主业还是传统意义的美术作品展览和收藏,但是现在艺术的概{HotTag}念有被泛化的趋势,即在人们眼中呈现的一切美的东西都是艺术,都是美术馆可以呈现的。从中国角度讲,无论工艺美术还是纯美术作品,都是美术。而且很多工艺美术的东西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由实用性发展到纯观赏性的东西了,比如紫砂壶,就是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   争论焦点二:中国美术馆如何定位     何云志:总有一种“不务正业”的感觉。     我从一些新闻报道上了解到,中国美术馆本身的馆藏量大概7万多件,其中最能代表中国近代以后美术史发展的国画、油画却只有1万多件。作为一个国家美术馆,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数字。而且说实话,中国美术馆有些展览的水平是很一般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今天搞陶瓷,明天搞玉器,后天搞景泰蓝,虽然你可以说工艺美术也是美术,如果这样划分,工艺美术该占整个美术的多大比例?毕竟,人们对美术馆的期待主要还是书法、绘画这一类传统的美术,其中书法绘画两大门类无疑承担着最重要的社会审美教育功能。这两类抓不上去,搞陶瓷?不理解。     北京还有中国工艺美术馆、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不知道中国美术馆搞了陶瓷展,这两家心里怎么想。当然,有竞争是好事,可是中国美术馆该参与这个竞争吗?     高蒙河:从惟一到之一,公众的期望与美术馆自身的定位出现矛盾。     如果说我们现在对于中国美术馆举办这次展览存在争论,无非是认为他们作为国家美术馆应该更多关注美术界的主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国画、油画等艺术品,认为这才是美术馆的主流。那么,我想这其中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公众的理想性与中国美术馆的现实性出现了差异。也就是说中国美术馆现在主业做得不够好,而且他们可能也没有更多的精力将主业做好。这里面原因很多,既有体制问题,也有美术馆自身发展的问题,当然也有社会大环境的问题。     如果将中国美术馆的收藏展览划分为十个部分的话,公众可能会希望国画、油画等这些传统意义上的美术作品展占其中的一半,是比例最大的,但中国美术馆可能就想让它成为1/10。公众希望是“惟一”,可是美术馆把它变成了“之一”,这就是在对于中国美术馆的定位问题上,公众的期望与美术馆的实际发生了矛盾。     刘礼宾:艺术的形态是多元的,呈现的艺   争论焦点三:能够产生何种影响     刘  毅:从狭义美术到大美术概念的扩展。     在我看来,我们过去对于美术的理解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美术就是指绘画,可能最多会将雕塑包容进来。而广义的美术不仅有以上的几个部分,还包括建筑、设计、工艺美术等,都是美术的范畴。我们从学科分工上都是采用了狭义的美术概念。中国的陶瓷发展到当代,已经与古代陶瓷不一样了,发生了很多变化。明清以前的瓷器主要讲实用性,各种碗、盘、瓶等,梅瓶在宋代不就是盛酒用的吗?宋代官窑瓷绝大多数都是实用器。只是从明代以后观赏性的瓷器不断出现,清代到了一个高峰。当代陶瓷现在已经出现了分支,仍然沿袭传统陶瓷艺术的应该还是工艺美术范畴。但是如今的造型艺术已经更多地使用陶瓷这一材料了,那将陶瓷造型艺术放在工艺美术范畴里就不合适了,从风格上来说应该是美术范畴了。     高蒙河:展览会产生一些引导性的影响。     这次展览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我们从艺术本身再到陶瓷的属性上看,都可以将这次展览划分到艺术领域。但是从这次展览的举办,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它是不是会带出一些具有某些引领性的问题和影响呢?比如说我们现在对于艺术、美术、工艺美术的定义,艺术是不是应该更强调受众视觉感受的问题等。而这样一次展览也同样引发了一次艺术品属性的讨论,博物馆作为艺术品的载体,现在这种展示是对我们传统观念的颠覆,它的外延作用已经远远大于内涵,也可能带来一些导向性问题,比如说日后地方美术馆是不是也要做这样的展览来改变人们的观念呢?     何云志:美术馆、博物馆应当明确自己的定位,还应考虑公众要求。     我坚决相信中国美术馆搞这个展览对推动陶瓷艺术有好处。中国传统上对工艺美术其实没有给与充分的肯定。书法绘画归谁管?文化部,多有文化呀。工艺美术归谁管?轻工总会,属于工业范畴了,品位降了一大截。我十年前参加过一个中法联办的时装发布会,法国出席的是文化部长,中国出席的就是纺织部长,不对口。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美术馆举办陶瓷展是给工艺美术提高了身份的,这没问题。     问题是博物馆也好,美术馆也好,都需要一个定位问题。不能今天有了赞助,或者能得到一批捐赠,我就搞这个,明天没有了又不搞了,再去搞别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国家美术馆啊,得有点专业性、品位感吧。当然,这也是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都应该考虑的。     还有,美术馆、博物馆都是靠财政支出的公益事业,应该考虑一下社会公众的要求。堂堂首都,不说宋元名作,不说明清大家,我想看看徐悲鸿、李可染、齐白石、傅抱石的代表作,到哪儿去看?不知道。原来中国美术馆的常年陈列会有一两张,不一定是代表作,是真品毫无问题,现在倒好,全改成了瓶瓶罐罐。这似乎也是一个问题。     刘礼宾:关注中国陶瓷将来的发展。 我对这次展览感兴趣不是因为陶瓷,更多的是关注陶瓷的命运。陶瓷就像中国画,他与中国茶文化、笔墨纸砚等都有很深厚的渊源。但是到了现代社会,陶瓷已不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材质了,也并没有一个重要的阶层与之密切联系了。就像是我去直隶总督府参观,你会发现每个房间都有瓷器陈列,可见当时贵族阶层与陶瓷之间的紧密联系。所以我更多的是关注中国陶瓷将来的发展。

工程投标价直辖市工程投标价北京市工程投标价
文章字数:3864
点击数:185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