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发展要讲“内涵”
产能产量盲目扩张,将过度消耗和浪费煤炭资源,还会使不堪重负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我国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山西省提出要摒弃盲目扩大产能、产量的外延式发展老路,在科学预测和保障全国煤炭需求的基础上,自觉控制总量,提高煤炭经济质量效益,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同时,山西省决心跳出“唯煤”思路,打造一个新型能源基地。
一段时间以来,山西的煤炭开采一度形成了国家、地方、乡村及个人齐上阵,“多、小、散、乱、差”的发展格局,带来了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地表沉陷、矿难频发等一系列问题。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总体素质,走集约发展道路,从去年9月开始,山西省开始在煤炭行业依法关闭非法、违法采煤矿点4876个,全力遏制非法、违法生产;煤矿数量大规模“瘦身”,到今年6月底,主要产煤县年产9万吨以下的1400个小煤矿将被整合淘汰。同时,推动建设现代化大型矿井与煤炭资源转化加工产业并举、核心竞争力较强、产能亿{TodayHot}吨级和几千万吨级、销售收入几百亿元的大型煤炭集团。 根据分析预测,“十一五”期末,山西省煤炭年产量将控制在7亿吨左右,而目前建成和在建的矿井规模已达到这一水平,未来5年全省煤炭产能产量必须实现“零增长”。山西省规定,除对新上的重点煤电、煤化工、煤制油项目适当配置部分煤炭资源和矿井产能外,一律不再新上生产商品煤的煤矿;引导鼓励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兼并现有小煤矿、整合资源和产能置换实现发展壮大;通过改革采煤方法、采用先进采煤技术和设备等途径把煤炭资源回收率从现在的40%左右提高到60%以上,并将煤炭洗选比重提高至70%以上,提高附加值和经济效益。 山西省委、省政府认为,山西要建设综合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新型能源基地,就要跳出“唯煤”思路,围绕煤炭,着力实现煤炭经济的综合高效发展。未来5年,山西省将在加快晋北、晋东、晋中三大煤炭基地建设的同时,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发展电力、焦炭、煤层气和焦炉煤气、煤基醇醚燃料和煤基合成油等综合能源产品,大力发展与煤炭相关的产业,形成煤—电—铝、煤—铁—钢(铸)、煤—焦—化等多种产业链条。
点击数:191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