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厨房中有害物质是怎样被制造的?

/熊 熊

    厨房本是卫生、健康的场所,它与每个人的生存和成长息息相关,可厨房存在的有害物质,或有形或无形,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了影响,而且很多有害物质是人们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亲手制造的。

一、又见油烟缭绕                                            

    长期以来,家常菜肴的烹饪特点是“急火炒菜”{TodayHot},非要将锅里的油熬得腾腾欲燃,直到冒烟,才将菜下锅。特别是用菜籽油和干辣椒烹饪的时候,大量呛人的油烟一跃而起,满屋子烟雾缭绕,人们就在这“仙境”般的厨房里操作,伴随着流泪与咳嗽。

    殊不知油烟已经对你造成了威胁。眼睛遭受油烟刺激后干涩发痒、视力模糊、结膜充血,易患慢性结膜炎;鼻子受到刺激后黏膜充血水肿,嗅觉减退,可引起慢性鼻炎;咽喉受刺激后出现咽干、喉痒,易形成慢性咽喉炎等。

    近年的研究证实,厨房中煎、炒、烹、炸等方式产生的大量油烟,散布在厨房的空间内,随空气侵入人体呼吸道,引起“油烟病”,医学上称为“油烟综合症”。得了这种综合症的人常出现食欲减退、心烦、精神不振、嗜睡、疲乏无力等症状。虽然食量减少,体重却在不知不觉地增长,这也是许多厨师体胖腰粗的原因之一。更可怕的是,油烟中含有一种称为苯并芘的致癌物,长期吸入这种有害物质可诱发肺脏组织癌变。近年来家庭主妇患肺癌的几率一{HotTag}直走高,甚至超过长期抽烟的男性。很多贤妻良母的主妇们将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菜肴视为自己的成就,然而当她们在厨房中付出劳动的同时也赔上了自己的健康。

    告别油烟并不是件难事,你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方法一:油烟综合征的发病与油的品质有直接关系。为防止油烟污染,要使用产生油烟少的优质豆油和花生油。多次炸过食物的油,易产生油烟;变质或存放时间过长的油,也易产生较多油烟,要少用或不用。炒菜时不必让油加热至冒烟才将菜下锅,油温越高,冒烟越多,危害越大。少做油炸、油煎的食物。

    方法二:选择有独立对外窗户的厨房是保障空气流通的最有效手段,它能够增强室内空气的对流,让油烟尽快散出去。在厨房规划之前要考虑风向和气流的走向,避免逆流。在打开窗子时要关闭厨房通往餐厅的门,以免油烟吹入室内。

    方法三:不要拘泥于使用燃气灶进行烹饪,油烟的另一个来源是燃气中冒出的黑烟。电磁炉比燃气灶热效率高,可以大大缩短炒菜的时间,自然能够减少油烟的产生。而有些菜肴更可以尝试用微波炉来制作,它是一种无油烟污染且高效率的烹饪方式。

    方法四:千万不可忽视锅具,不沾锅也是减少油烟的有效方法。由于不沾锅是平底的,受热面积大,传热均匀,加热迅速,瞬间就能达到很高温度,只需放少量油即能炒出美味佳肴,还能避免糊锅。

二、绿色材料不“绿色”

    装修后的室内污染主要来自于所用建材及家具。消费者已经从各种相关的事件、报道中了解到不合格的装饰材料所造成的严重危害,因此绿色环保材料便成为追捧对象。以为使用了绿色环保材料就安全了,彻底放心了,可是问题又出现了。刚装修的屋子,一进去就感到闷,会出现憋气、呕吐、头晕、呼吸短促等症状,待久了感到头痛,浑身软弱无力。

    问题就出在对于材料的使用上。由于生产原料和工艺技术的因素,绿色材料并非不含有害物质,只是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比如,装修中使用较多的人造板,它是由不同尺度和不同形态的木材(如木块、薄木片、刨花和木纤维等)经胶合而成的板材,生产上大量使用脲醛、酚醛和三聚氰胺等合成树脂作为胶粘剂,而胶粘剂中就含有甲醛。厨房的内墙涂料中含有可溶性的铅、汞等金属物质和游离态的甲醛,油漆里的有机溶剂,包括二氯甲烷、氯仿、苯、甲苯等。

    在装修的过程中,材料的加工、施工、使用量,甚至温度、湿度都会影响有害物质的释放。据统计,在室内温度、湿度比较高的情况下,装饰材料中的污染物质会加速释放到空气中。如果室内湿度较大,会直接造成装修物出现开裂、变形等问题,也会使污染物的散发速度加快。从某种意义上说,涂饰的质量三分取决于涂料,七分取决于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若工人技术不过关,对涂料调配的比例不恰当,容易导致涂料不易干燥,有害气体难以挥发,即使长时间通风,也很难彻底解决问题。即使选用的是优质涂料,也难免要危害人体健康。

    另外,即使是绿色的装饰材料,也不能无限制地使用,因为还存在着空间承载量和材料污染叠加的问题。例如:在8平方米的厨房里做一扇门,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大芯板一张和三合板一张,经过加工制作并刷上三遍油漆形成门之后,有害物质,如甲醛的释放量肯定与加工之前有很大区别。甲醛是一种易挥发的物质,当空气中含有少量游离甲醛时会引起眼睛刺痛,并有流泪症状;当甲醛浓度再高时,会感到咽喉痛痒、鼻痛,甚至引起胸闷、呼吸困难、软弱无力、头痛等症状。长期工作或生活在高浓度甲醛环境中,人会慢性中毒,可导致消化道障碍、视力障碍,甚至呼吸道粘膜及眼睛溃烂。

    其实装修材料多少都会带有一些有害物质,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避害趋利。最经济、最简便的办法莫过于保持房屋通风顺畅。研究表明,装修竣工后一个月,其室内污染程度要比室外高出40多倍,当采取换气措施后,可降至10倍左右。平开或推拉式门窗都有助于通风换气。另外,室内植物也可以吸收与清除不同的有毒物质,如长青藤和铁树可吸收苯,万年青和雏菊可清除三氯乙稀,吊兰、芦荟和虎尾兰可吸收甲醛。

三、不留垃圾“过夜”

    人们每天的厨房劳作都会产生大量的各类垃圾,每个家庭的垃圾收纳方式及摆放的位置各异,一不小心使垃圾成为细菌传播的主要场所,会给家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垃圾在家里“过夜”是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厨房的大部分垃圾产生于烹饪制作过程。鱼、虾类水产品带有强烈的生腥气息,这类食品的垃圾最容易腐坏变臭,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在这种厨房里劳作,鼻子里不停感受着腥气,主人的心情和食欲全被破坏了,而且这种气味闻久了会损害人的嗅觉灵敏度。若是家里有客人来访,这样的气味就会令主人尴尬,使客人产生反感。值得一提的是,将垃圾桶设计在橱柜内的厨房,往往造成主人遗忘清理垃圾,生腥垃圾在柜内存放时间越长,产生的异味就越浓烈,甚至在清理之后,气味都会长时间停留在橱柜内,久久不散。因此,生腥垃圾首先应先沥干水份,而后用没有破损的塑料袋扎紧,或者暂时分类存放到垃圾桶里,或者及时清除。

    水果或带甜味的食物垃圾,最会吸引蚊虫鼠蚁的光临。现在不少家庭仍然采用的是无盖的塑料垃圾桶,这就为害虫们提供了方便。这些害虫的来访也顺带侵袭了厨房其他用品,它们身上带有的大量病菌、寄生虫就这样传播开来。老鼠身上的鼠疫菌可以致命。一只蟑螂身上携带1400万细菌,就是一个蟑螂屎也带有上百万的细菌。其中能引起肠道感染和食物中毒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引起脓肿的葡萄球菌;产生痢疾的志贺氏菌等。所以,无盖的垃圾桶,无论垃圾的容量多少,至少每天晚上之前清理干净。

    腐坏、发霉的食物带有致癌物质和各种微生物。微生物散播在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轻则致人不停的咳嗽、打喷嚏,重则引发疾病,如流感、麻疹、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厨房里的食品应在保质期内食用,一旦发现食物过期或变质,应及时处理,最好用塑料口袋封死,再存放到垃圾桶。

四、食用器皿不可乱用

    日常生活中食用器皿大多是金属、陶瓷、塑料制成的,这些器皿可是要合理使用的,否则安全的材料也会“反向倒戈”。

    很多家庭将食用完的百事可乐、可口可乐和雪碧等饮料的塑料包装瓶用来盛装食油或酒。这类塑料瓶的主要原料是聚丙烯塑料,本身无毒、不易破损、质量轻、容量大,又便于携带。但是这类塑瓶易老化、耐光性差,易受空气中的氧气、臭氧和紫外线等作用产生难闻的异味。若长期用这类容器存放食物,不仅会加快氧化而变质,还会加速聚丙烯塑料的老化,致使聚丙烯的碳链断裂,产生更多的乙烯单体。根据检测,可乐饮料塑料瓶盛装的白酒,储存1年,溶解在白酒中的乙烯单体含量可达20PPM(1PPM等于百万分之一)。研究证实,空气中乙烯浓度达到0.5PPM,就可使人出现头痛、头晕、恶心、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和失眠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人体贫血。

    陶瓷餐具不仅造型各异,美观大方,且有细腻光滑、不生锈、不腐朽、不吸水、易洗涤等优点,是大部分家庭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食用器皿。陶瓷餐具的制作方法分为釉上彩、釉下彩、釉中彩三种,其中的有害金属铅、镉等主要来源于釉上颜料。长期使用釉上彩餐具,餐具中的有害金属元素就会溶出,并随食品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因此,人们尽量不要选内壁带有彩饰的餐具。也不要使用破损或有裂纹的陶瓷器皿,裂纹中极易藏污纳垢,且不易清洗,从而造成病菌大量繁殖,引起食物微生物感染。

    不锈钢餐具也是主要的家庭食用器皿,它价廉物美、方便耐用,但使用不锈钢餐具时也不是百无禁忌的。不锈钢器皿不能长时间盛放强酸或强碱性食品,以防铬、镍等金属元素溶出,造成金属中毒。不锈钢器皿不宜煎熬中药。中药含有很多生物碱、有机酸等成分,特别是在加热条件下,很难避免它们与这些金属元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药物失效,甚至生成毒性更大的化学物质。

    铝质餐具使用时,往往会有铝屑脱落。它们遇酸性或碱性物质即可形成铝离子而进入食物,再随食物进入人体。研究发现,铝在人体内积累过多,可引起智力下降、记忆力衰退和老年性痴呆。一般家庭可备制一口铝锅用于蒸煮大体积的食物。另外,不宜用铝质餐具久存饭菜和长期盛放含盐食物。

    铁质餐具毒性不大,但生锈的铁质餐具不宜使用,因铁锈可引起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现象。另外,还要注意油类不宜长期放在铁质器皿内,因为铁极易被氧化腐蚀。  

工程结算价
文章字数:4758
点击数:187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