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火中花:建陶“中国名牌”评价叫停谁的责任

    本报上期独家报道了建筑陶瓷“中国名牌产品”今年暂不评价的消息。这一消息是记者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获悉的,显然并非直接从北京中国名牌产品推进委员会得到证实,但昨天佛山日报头版,政府对“中国名牌”的祝贺广告显然已经间接地证实了本报的报道。因为该广告显示,2006年全市通过参评中国名牌产品的企业,只有佛山市顺德区乐华陶瓷洁具有限公司一家企业。这意味着建筑陶瓷企业原有中国名牌产品企业均没有进行复评,{TodayHot}新增中国名牌产品企业一家也没有。这样的结局,对原有中国名牌企业也许算不得什么,但对那些此前磨刀霍霍,志在必得的行业“新秀”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为什么制造业领域独独陶瓷行业出现了这样戏剧化的一幕?“名推委”为什么要出此“缓兵之计”?从表面分析,导致这种“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的原因有三点:一是所谓的媒体对部分企业虚报数字的曝光;二是企业竞争白热化状态下内部互相拆台;三是地方行业协会为维护产区竞争秩序出面干预。但深层次分析还是与当前陶瓷行业的“文化生态”有关。{HotTag}    众所周知,“中国名牌”本身就是一个自上而下的“政府工程”。在转型期中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框架内,“中国名牌”因政府的强力主导而得以大行其道,同时也因为其“政绩效应”一直受到各级政府的追捧。因此,“中国名牌”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竞争。在这样一种大背景下,政府为企业申报“中国名牌”开绿灯是一种合符逻辑的事情。而从这个层面考虑,质疑申报中国名牌数据的真实性,其实意义并不大。这正如审计部门要严格对各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审计那样,总是会审计出一些问题来的。不过,这样说并不妨碍我们对陶瓷行业中国名牌评审“叫停事件”作进一步分析。因为这一事件在制造业中是个特例。需要注意的是,此次行业中国名牌申报数据被质疑的企业并非只是广东地区,事实上福建、山东、四川等地相比之下可能问题还更严重。这样一种整体性的“数字游戏”运动显然与整个行业内部的把关程序及其力度有关。陈帆教授在本报上期“陶瓷视点”专栏“公共道德,难以建立”一文中指出,今年“中国名牌一事闹到现在也定不下来”和“产业群中一些人和企业的素质不够高”有关,也和“相关的行业协会没有将工作做真实做细致和协调好”有关。陈帆教授甚至认为,这“其实还是和产业的公共道德水平不高有关的问题”。    而进一步分析,行业中国名牌的申报工作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杜绝或尽量减少玩“数字游戏”?如果协会方面承担了审核把关工作,又应该如何保证企业竞争的公正性?至少现在看来起码行业内部本身得有一个逐级申报、审批的程序,同时得将推荐的结果进行行业内公示,否则,就难免会出现今年某些“新兴”企业一下子冲到排行榜最前列的尴尬现象。而显然要将行业内中国名牌推荐、把关工作透明化、规范化对现在协会的“公共道德水平”是一种严峻的挑战。

预算造价信息直辖市预算造价信息广东省预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405
点击数:192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