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太阳能产业上市公司喜忧参半

  二十世纪70年代,由于两次石油危机的影响,光伏发电在世界范围内受到高度重视。在全球40多个市场激进的政府支持推动下,太阳能终端用户的需求大大超过了产能。而硅原料供应问题目 

前已经成为太阳能电池行业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面对飚升的需求和高涨的价格,所有原料生产商的一致反应是扩大产能,或许3年以后原料紧张问题将大大缓解。

  总的来说,我们对整个国内光伏产业持一个“相对推荐”的观点,但对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对于行业内的上市公司。我们认为还可以适度看好已经有一定规模、并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的龙头企业{TodayHot},如G天威(行情,资讯)等;但是对于其它刚刚准备进入这个产业的上市公司则应当保持谨慎。

  需求增长超过产能扩张的步伐

  首先,从技术和经济性角度分析,光伏发电推广应用的时机逐渐成熟。过去数年,技术与制造工艺的创新推动了产业市场的扩大、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生命周期与产品稳定性的延长,也使得设备安装变得容易。在德国,经过60年的研究,已经使发电效率提高了100%,稳定运行25年以上,而成本则每年减少6%。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的降低,使得太阳能产业相对于普通能源产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在经济上越来越合算。分析表明,在目前光伏电站有效系统功率{HotTag}与输电距离的比值小于100瓦/公里时,建光伏电站较常规电网延伸供电更加经济。因此,光伏发电是解决边远地区和特殊领域供电的重要途径。

  其次,各国能源政策强力助推太阳能电池的需求增长。目前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将太阳能纳入能源储备战略,这导致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增长持续且迅速。

  据里昂证券的报告预计,全球主要太阳能电池厂家的产量增长率在2010年前都将保持30%的年增长速度,按照这个速度,太阳能电量产量将从2005年的1.5GW增长4倍到2010年的6GW以上。

  另外,太阳能电池分为晶体硅电池和薄膜涂层电池两类。晶体硅电池占据了93%的市场份额,其中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最高。包括非晶硅电池、多晶材料电池在内的薄膜涂层电池目前仅占据7%的市场份额。并且,未来10年以内我们预测晶体硅电池仍将占据80-90%的市场份额,仍是绝对的主力太阳能发电类型。

  成本稳步降低是趋势

  目前,光伏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最近十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3%,最近五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43%,而2004年则比2003年增长了61.2%。光伏产业的飞速发展造成多晶硅供不应求。

  国际上能生产多晶硅的国家主要是美国、日本和德国,2004年总产量为24000吨,而全球市场需求量为26201吨,出现了2000吨的市场缺口。由于市场供不应求,多晶硅的价格大幅上涨,一公斤太阳能多晶硅材料由两三年前的13美元,一路猛涨到46美元,涨幅高达250%。这意味着太阳能电池每瓦的硅料成本在2005年上升了0.06美元,2006年将上升0.07美元。

  供应跟不上需求飚升的另一个原因是,新的硅料生产线需要18到24个月的建设期,而5000吨的产能需要2.5亿到5亿美元的投资。资金和建设周期长导致了新增产能不能迅速达产。

  在我国,多晶硅市场供应短缺更为严重。据中国工程院的调查,2005年我国对多晶硅的需求量为3800吨,其中光伏产业需求2691吨,而2004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只有60吨,即使全部供应光伏产业,也仅能满足市场需求的2.6%,大量的缺口只能依赖进口。

  面对飚升的需求和高涨的价格,所有原料生产商的一致反应是扩大产能。从硅料的长期展望来看,到2010年硅料产量将有非常大的增长。为了解决原料紧张问题,我国目前也已经有一批大规模硅原料项目正在酝酿建设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有10多个省市20多家企业在酝酿上马或申报多晶硅的项目,所公布的设计产能超过6万吨,即大于目前世界高纯度晶体硅产量的总和。近几年除了硅原料价格以外,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普遍减少了7-10%,这主要是技术进步导致每瓦硅料使用量的下降速度超过预期,即采用了更好的切割,更多的循环利用,更小的破损率和更高效的电池。例如,在硅片领域,切割厚度的降低将直接影响生产成本,目前200微米已经在行业得到一定程度的普及,不少厂商已经开始170微米的尝试,与200微米相比,这将直接降低15%的成本。而对电池而言,最重要的技术指标是转化率。目前全球转化率最高的QCells可以达到16.5%-16.8%,而按行业普遍规律,1%的转化率差异意味着8%的利润差。

  在我国,目前实验室光伏电池的效率已达21%,可商业化光伏组件效率达14-15%,一般商业化电池效率10-13%。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电池生产成本也已大幅下降,太阳能电池的价格逐渐从2000年的40元/瓦降到2003年的33元/瓦,2004年已经降到27元/瓦。这对国内太阳能市场走向壮大与成熟起到了决定作用,对实现与国际光伏市场接轨具有重要意义。

  一旦太阳能产业链生产成本下降,未来太阳能市场的空间将更为广阔。

  太阳能产业上市公司喜忧参半

  国内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无锡尚德公司生产的太阳能电池产品,有九成出口欧洲,在国内的销量却很有限。南京中电光伏、G航天(行情,资讯)、江苏林洋等目前行业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订单已排到了2007年之后,95%以上的产品也是出口欧洲。

  国外市场需求给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会。据预测,未来两年内,我国主要的几个太阳能电池的生产企业都将是订单饱满,经营业绩喜人。但随着美、日、德等国光伏扩产的加速,这一局面也将产生变化。

  中国近期太阳能电池产能迅速扩大,据国家发改委世行项目组有关人士介绍,按目前上报的规模产能计算,2006年中国大陆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将由2005年的约150兆瓦,增长至1450兆瓦。在迅速扩大的产能面前,相关企业如何有效打开国内市场,推动国内光伏发电发展并成为企业未来发展能否保持长期繁荣的关键。但是,短期来看,形势不容乐观。

  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在我国更大规模的发展和应用已经有了良好基础,但是要实现完全商业化的目的,进一步扩大市场,还要争取消除制约发展的市场障碍,主要体现在生产成本、建设规范、资金、政策和市场开发等方面。

  生产成本方面,据研究,只有在光伏发电的成本下降到2美元/瓦之下,光伏发电在我国才有机会得到更大规模的应用,并网发电的商业化需求也会成为现实。我们按照近几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历史趋势分析,假设每年以6%的幅度下降,那么我国到2015年左右从成本方面考虑才会有条件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

  成本居高不下造成了光伏发电的资金障碍问题,但是如果中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法”得以实施,仿效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光伏事业发展的资金障碍是可以消除的。

  因此,政策障碍是制约中国光伏发电市场的最重要的因素,中国光伏工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政策。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切实可行的鼓励发展光伏发电的激励政策,其中包括税收政策、补贴政策、光伏并网政策、合理的电价政策等。而光伏发电市场的有效放大主要就是靠国家政策的鼓励,如果中国没有出台类似德国、西班牙等国家的鼓励政策,中国的光伏发电设备商就无法摆脱市场、原料“两头在外”的窘迫现状,发展前景自然不容过分乐观。

工程投标价江苏省工程投标价江苏省工程投标价
文章字数:3261
点击数:179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