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楼市调控已至中局住房保障5大瓶颈掣肘安居梦

    策划人语  距离上个世纪的大规模住房制度改革十多年后,中国的房地产发展战略,终于开始从产业政策向公共政策回归,保障类住房再次成为聚光灯下的宠儿。   这一次为"天下为公"打头阵的,依旧是此前颇寄厚望也颇多争议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两大类保障类住房产品。同时,各地衍生出来的配套商品房、公共租屋、周转住房也在百花齐放。   然而,我国住房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依旧问题重重,量化指标、金融保障、流程管理、进入和退出机制也依旧是发展保障类住房的众多掣肘。{TodayHot}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经历了漫长的夏季,时至楼市调控中局,住房保障政策已出,却引来争议无数。政策落实,仍旧是问题重重。   瓶颈一:地方头疼的70%量化指标9月底,国务院组织对11个代表地区的房地产调控效果进行大摸底。据悉,北京等城市相关房地产管理部门已经将调控工作情况上报,带头提出70%的土地供给用于包括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有一定难度"。   6月以来,保障类住房应该建多少的问题,一直处于激烈讨论中。而且政策已出,落实效果却差强人意。先看规划公布情况,原本应在9月底前公布的城市住房建设规划,全国除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一、二线城市外,多数城市规划难产。   另外,对于保障类住房需求的总量如何计算,说法不一。此前有相关政府人士称,各保障类住房的总量应满足80%居住需求。对此,上海一些专家称,每个城市的消费结构不同,统一划定比例并不适宜。北京此次向国务院汇报的情况也称,因这一类消费群体的需求底数并不清楚,且进入退出机制也需要深入研究和确定。   瓶颈二:保障建设资金从何来?   在此轮新政中,对保障类住房的资金来源给出了几条明确的线索,比如:财政部等三部委要求,未来各地政府需拿出土地出让净收益的5%,设立专项账户用于城镇廉租房建设;全国40%公积金增值收益缴入国库,并设立专户用于廉租房建设。   但是,相关人士还是不认为这些资金足以支持庞大的保障类住房开支。"资金来源不仅应从土地出让金中提取,还应该有更多渠道,比如银行的低息或无息贷款,比如政府的其它财政补贴,开发商的税费优惠,甚至可以考虑通过政府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将出租型保障类物业放到资本市场融资。"上海一位房地产专家表示。   保障类住房建设金融体系还远未完善成熟,这或许将是导致这一类住房"有令难行"的重要原因。   瓶颈三:管理难、选址难保障类住房不仅需要地方政府贴补大量资金,前期的选址,后续的销售、管理都需要投入精力,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推动保障类住房建设的积极性。   典型的例子是各地廉租房的落实问题。"虽然有制度,但各地实际大力建设的廉租房不多。所以即便有资金都用不上。"一位公积金政策专家介绍,"主要是管理难度较大,所以政府多采用货币补贴,来代替实物补贴。"在一些城市反映的保障类住房建设难题中,建在哪里是又一个矛盾焦点。"经济适用房建在郊区,市民因郊区位置远,生活配套不完善不愿意去住。建在市中心,巨额的土地成本如果让地方政府承担则比较困难。也不情愿。"一位开发商表示。   "应该吸取上海'两个1000万'的教训,一时贪多未必符合市场规律。"专家称。去年3月,为配合房地产宏观调控,上海提出一年内开工建设1000万平方米配套商品房和100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时隔一年,该工程已经悄然不提。知情人士称,主要原因是大量保障类房源集中供应,位置又偏远。配套、交通、居住习惯等问题让一些动拆迁人不愿意购买这些配套房,导致了一定的空置,且对整个市场价格形成压力。   十一五而今迈步从头越北京《北京住房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公示稿)预计到2010年,北京城镇人口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平方米左右,居住用地总面积约410平方公里,住房总建筑面积约4.2亿平方米。"十一五"期间,{HotTag}北京用于实物配租的廉租房建设规模约47-60万平方米、约1万套;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约1500万平方米、约21万套。确保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从总量上保证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面积所占比重,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上海《上海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预计,"十一五"期间,上海新开工住房约1亿平方米。上海表示将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含配套商品房)的土地供应,其供应量不低于居住用地供应总量的70%。还将继续扩大住房保障政策覆盖面,能够享受廉租住房政策的城镇生活和居住困难家庭达到10万户左右。今明两年配套商品房竣工量均为200万平方米左右。   广州《广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则显示,"十一五"期间,广州将建设各类住房56.24万套,总建筑面积5350万平方米,平均每年1070万平方米。56.24万套规划新增住房中,政府保障型住房占11.43万套,建筑面积900万平方米,用地面积450公顷。规划表示将优先保证政府保障型住房和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供应,规划期内供应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3747万平方米,占总量的70%。同时,年度供应比例也将达70%。   深圳《深圳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显示,期内建设各类住房69万套,总建筑面积570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商品住房55万套,建筑面积4930万平方米(含旧城旧村改造重建住房面积1800万平方米)。建设政策性住房14万套,建筑面积770万平方米。其中,建设经济适用住房2.6万套,建筑面积200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租赁住房(含廉租住房)11.4万套,建筑面积570万平方米。   武汉《武汉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预计,2010年末武汉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2平方米。住宅竣工总面积累计实现4450万平方米,其中:普通商品住房竣工面积200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竣工面积1200万平方米;廉租住房1500套,其他类型住房竣工面积1250万平方米。同时,武汉市考虑逐步将进城农民工住房纳入城市住房体系,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按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全市统筹。   郑州《郑州市住房建设规划(2006-2010年)》透露,"十一五"期间,郑州市新建住房总量达3720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性住房约占20%,共740万平方米。住房供应层次依次为廉租房和周转住房(主要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特定人群的临时性住房困难)、经济适用房、普通商品房(含限价商品房)及其他商品住房。2006-2007年新审批、新开工的90平方米以下住房占总量70%。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周转住房等政策性保障住房,建筑面积基本全部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限价商品住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的要占总量85%。   住房保障产品的供应还太少   各大城市相继公布各自的"十一五"城市住房发展规划,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增加了住房保障方面的力度,面向大众阶层的中小户型和经济适用房成为了住房供应的重点,廉租房的加大建设也得到明确,这表明政府在落实住房保障方面迈出新的步伐。   尹伯成也表示,从住房保障制度的实践看,经济适用房在操作中面临分配等方面的难题,需要对经济适用房的政策进行相应的修改完善;廉租房也是一种重要的保障形式,但目前的覆盖面仅限于城市低保人群,覆盖面还应有大幅度上升,政府也需要通过大幅度增加廉租房供给来缓解住房市场的结构性矛盾。   他认为,廉租房是给低收入者解决实际困难的,而有这些实际困难的群体很庞大,远远超过现在限定的范围。而导致廉租房政策难以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政府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忽视社会效益。他建议,中央在这个问题上不能和地方政府讨价还价,而是应当建立一系列硬性考核指标并明确奖惩,通过问责的方式来强行落实。   住房保障"口子"窄点没关系   李战军认为,目前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应该包含几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充分利用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经济资源;二是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对于最低收入者的社会弱势群体,自然应该由政府强制性地执行住房保障;三是应该服务于社会各个阶层;四是解决住房保障问题是分层次、有差别的,可以有时间先后。   所以,他希望今后出台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与政策能与过去已经执行的一些政策相衔接,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政策的重点可以窄一点,先着重面向经济收入低而住房又困难的"双困户",把政策和有限的社会资源用到刀刃上。开头"口子"小一点,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财力的提高,再逐步扩大覆盖面。   另外,他表示,实行住房保障还需要中央、省市、区县的不同层级的房地产管理和调控,不能够同一个问题中央也管、各省市也管、基层政府也管,而应该由地方政府结合中央的政策、原则、规定、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来落实。

工程造价信息网直辖市工程造价信息网深圳市工程造价信息网
文章字数:3808
点击数:182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