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推行建筑市场联动监管新机制
一是实行在建工程联合抽查新机制,对全市在建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联合抽查。哈尔滨市建委在每年4月至11月施工旺季、重要节假日,每周一次或不定期进行联合抽查。抽查的对象主要是信用评价红牌企业、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黄牌企业、有安全隐患的企业、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的企业及有群众上访问题、引起较大社会影响的企业。现场联合抽查的内容包括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施工图设计及审查、合同备案及履约、监理履责、劳务人员工资支付、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执业人员资格、各方主体资质等。
二是建立问题整改联动新机制。哈尔滨市建委对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问题,责令企业限期整改。对限期内不整改或整改不合格以及拒不接受处罚的企业,启动联动机制。哈尔滨市质监总站、安全站、建筑市场大队将企业违法违规情况通报哈尔滨市建委建管处、设计处、村镇处、住宅处、城建处、招标办、造价站、企管站等部门和单位。各部门和单位根据相关规定,责令违法违规企业立即停止施工,收回施工许可证、施工图审查合格证、项目审批手续、企业资质证书和执业人员资格证,停止从事相关行业的经营活动、停止执业;进行企业信用综合评价,记入信用档案。同时,哈尔滨市建委建管处牵头组织各相关处室,对该企业进行约谈并联合检查,对各种证件和审批手续重新审查、联合执法,发现问题按上限处罚,直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将专项检查不合格公示牌悬挂在建设工地主要位置。企业整改合格后,通报各相关部门和单位重新发证,并摘除检查不合格公示牌。
三是实行建设项目评价新机制,管理跟着项目走,围绕着项目开展管理工作。在项目开工前,哈尔滨市建委建管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为每个项目建立项目管理档案,将建设各方主体资质、信用、执业人员情况,项目履行基本建设审批程序情况,各方主体违法违规情况,以及相关部门、单位对各方主体项目的监管情况(包括对其责令整改、处罚等)记入档案,并量化成分值。定期召开建筑市场管理联席会议,对项目进行考核打分,对一定分值以下的项目,分别给予限期整改、停工整顿等处理,并视整改情况,适时启动联动机制。同时,项目竣工备案后,把项目评价分值作为主体的信用评价分值,纳入企业信用综合评价。分值不及格的企业,不准其承揽新项目、新任务。
推行市场联动监管控制新机制以来,哈尔滨市有形建筑市场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审批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建设市场主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2007年,哈尔滨市建委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整顿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专项治理活动,对252项违法违规工程进行了严肃查处,对在建并已进入商品房预销售环节的23家违法违规开发企业予以重罚。通过年度综合信用评价,全市共有优秀企业48家、良好企业1533家、较差企业19家、最差企业28家,直接清出建筑市场企业10家,良好以上企业占受评企业总数的96%,较差以下企业仅占4%。企业总体信用状况良好,市场行为日趋规范。
清欠成果进一步扩大,该市全年共追讨工程款2.9亿元,受到了黑龙江省建设厅的表彰。哈尔滨市全年监督建筑工程2382项、面积2096万平方米,路桥、管网等市政工程91项,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工程632项,监督覆盖率达100%。全市有21项工程获得“沈长哈”三市优质工程金银杯奖。
点击数:5535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