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家讨论重建 总规划提出细化建议
国家规划也有川专家组功劳
作为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的召集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在会议上盛赞专家组的工作,并受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委托,向每位专家组成员赠送了一枚抗震救灾纪念章。他说,四川专家组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深入灾区一线,配合协助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组开展有关工作,为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咨询意见,为抗震救灾及重建家园提供科学支持和智力支持。四川专家组成员的工作成果和意见受到了国家专家委员会和重建规划组的高度重视,此次颁布的国家总体规划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科学建议和四川的实际情况。
汶川还应增加生命线
四川专家组成员在讨论中表示,国家总体规划中肯定了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复线、绵竹至茂县高等级公路和成都至兰州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但为了进一步拓宽本次地震震中汶川与外界的通道,专家们强烈建议修建彭州至汶川二级公路和茂县至北川公路,在此次打通都汶生命线的基础上修建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彻底改变汶川和周边地区的交通落后状况。此外,专家还建议治理嘉陵江和涪江航道,加强水路运输能力。
呼吁关注高海拔地区受灾群众过冬问题
在讨论中,有部分专家提到我省此次受灾的部分高海拔地区群众即将面临的过冬问题。他们以自己实地考察的情况谈到,这些地区的受灾群众自建住房热情很高,但普遍缺乏建筑知识,特别是防震抗震知识,专家们认为,受灾群众自建住房的积极性值得鼓励,各级政府应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宣传符合当地实际的房屋选址、建材和房型等方面的建筑知识,带动群众建造安全住房。
培训不走的专家
专家们在会议上谈到,目前各援建省市都派出了不少援建人员前往我省各受灾地区,这对我省发展软实力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有专家指出,可以尝试请援建省市派出专家培训灾区当地的技术人员,发挥我省的人口优势,在受灾地区形成一批本土专家和技术人员。这只不走的专家队伍不仅会缓解援建省市的压力,也将对受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智力支持。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建材短缺、灾区重建与城乡统筹改革等热点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解洪表示,专家组将汇总各位专家的意见后上报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完善国家总体规划。
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专题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让规划与实际更好衔接
四川日报讯(实习生 谢蔚 记者 王欢)昨(25)日,省政协副主席解洪主持召开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第三次会议,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划内容怎样与灾区实际更好衔接,成为专家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抓好两个环节的衔接
“该稿坚持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则,充分体现了重建与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的思想。”对于《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专家组成员、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工葛文彬评价颇高。
“不过《规划》能否起到相应的实效,还要进一步做好两个环节的衔接,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葛文彬建议,一是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在总体规划范畴内,相关职能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5·12”地震灾后重建特点的技术标准和细则,为重建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规划与落实的衔接,各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政府相关人员有计划的培训,让技术保障深入基层。
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才能有效指导建房
“在一些乡镇,新建的房子在余震后又成了危房。”谈及《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的内容,专家组成员、西南交大建筑学院教授林青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指出,新建房质量不合格的关键责任不在于受灾群众,而在于相关建房规范不到位。现有的房屋建设标准,更多的是为城市建房服务,而忽略了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建材运输困难、经济实力较弱等实际困难,这导致了标准脱离农村建房现实,最终无法落实等问题。“只有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才能对当地建房进行有效指导。因此,在《规划》中应强调房屋重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订不同的规范标准。”林青说,比如一些高海拔的偏远地区,在购买钢材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空心砖中插入竹棍,再向其浇筑水泥等办法,提高其抗震性能。配合规划实施我省要做好两件事
为配合《规划》的实施,我省应做怎样的准备?
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漆先望建议,我省应将重灾区的重建纳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范畴,用改革的办法来拓宽灾后安置途径。
专家们还认为,降低建材价格很重要。漆先望指出,一方面,必须采取措施打击囤积行为;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多管制,应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外地建材进入,增加供应来降低价格。
林青则建议,关键时候,为保证建材平价供应,还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直供受灾群众等办法。
8月25日,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召开了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刚刚颁布的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专家们除对规划的及时性、必要性和科学性等方面给予高度评价外,还从各自的领域出发提出了细化建议。国家规划也有川专家组功劳
作为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的召集人,四川省政协副主席解洪在会议上盛赞专家组的工作,并受四川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委托,向每位专家组成员赠送了一枚抗震救灾纪念章。他说,四川专家组的成员利用业余时间义务深入灾区一线,配合协助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和国家灾后重建规划组开展有关工作,为编制灾后重建规划提供咨询意见,为抗震救灾及重建家园提供科学支持和智力支持。四川专家组成员的工作成果和意见受到了国家专家委员会和重建规划组的高度重视,此次颁布的国家总体规划中充分体现了他们的科学建议和四川的实际情况。
汶川还应增加生命线
四川专家组成员在讨论中表示,国家总体规划中肯定了成都至绵阳高速公路复线、绵竹至茂县高等级公路和成都至兰州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必要性,但为了进一步拓宽本次地震震中汶川与外界的通道,专家们强烈建议修建彭州至汶川二级公路和茂县至北川公路,在此次打通都汶生命线的基础上修建映秀至汶川高速公路,彻底改变汶川和周边地区的交通落后状况。此外,专家还建议治理嘉陵江和涪江航道,加强水路运输能力。
呼吁关注高海拔地区受灾群众过冬问题
在讨论中,有部分专家提到我省此次受灾的部分高海拔地区群众即将面临的过冬问题。他们以自己实地考察的情况谈到,这些地区的受灾群众自建住房热情很高,但普遍缺乏建筑知识,特别是防震抗震知识,专家们认为,受灾群众自建住房的积极性值得鼓励,各级政府应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宣传符合当地实际的房屋选址、建材和房型等方面的建筑知识,带动群众建造安全住房。
培训不走的专家
专家们在会议上谈到,目前各援建省市都派出了不少援建人员前往我省各受灾地区,这对我省发展软实力是一个绝佳的契机。有专家指出,可以尝试请援建省市派出专家培训灾区当地的技术人员,发挥我省的人口优势,在受灾地区形成一批本土专家和技术人员。这只不走的专家队伍不仅会缓解援建省市的压力,也将对受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长久的智力支持。
此外,与会专家还就建材短缺、灾区重建与城乡统筹改革等热点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解洪表示,专家组将汇总各位专家的意见后上报相关部门,以便更好地完善国家总体规划。
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专题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
让规划与实际更好衔接
四川日报讯(实习生 谢蔚 记者 王欢)昨(25)日,省政协副主席解洪主持召开省灾后重建规划专家指导组第三次会议,讨论《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规划内容怎样与灾区实际更好衔接,成为专家们重点关注的话题。
抓好两个环节的衔接
“该稿坚持就地、就近、分散的原则,充分体现了重建与发展相结合、统筹兼顾的思想。”对于《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专家组成员、省国土资源厅教授级高工葛文彬评价颇高。
“不过《规划》能否起到相应的实效,还要进一步做好两个环节的衔接,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葛文彬建议,一是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衔接,在总体规划范畴内,相关职能部门还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符合“5·12”地震灾后重建特点的技术标准和细则,为重建提供技术保障。二是规划与落实的衔接,各部门应加强对基层政府相关人员有计划的培训,让技术保障深入基层。
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才能有效指导建房
“在一些乡镇,新建的房子在余震后又成了危房。”谈及《规划》(公开征求意见稿)中有关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的内容,专家组成员、西南交大建筑学院教授林青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指出,新建房质量不合格的关键责任不在于受灾群众,而在于相关建房规范不到位。现有的房屋建设标准,更多的是为城市建房服务,而忽略了农村房屋建设过程中建材运输困难、经济实力较弱等实际困难,这导致了标准脱离农村建房现实,最终无法落实等问题。“只有符合当地实际的规范才能对当地建房进行有效指导。因此,在《规划》中应强调房屋重建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制订不同的规范标准。”林青说,比如一些高海拔的偏远地区,在购买钢材困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空心砖中插入竹棍,再向其浇筑水泥等办法,提高其抗震性能。配合规划实施我省要做好两件事
为配合《规划》的实施,我省应做怎样的准备?
省经济信息中心主任漆先望建议,我省应将重灾区的重建纳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范畴,用改革的办法来拓宽灾后安置途径。
专家们还认为,降低建材价格很重要。漆先望指出,一方面,必须采取措施打击囤积行为;另一方面也不宜过多管制,应通过市场手段鼓励外地建材进入,增加供应来降低价格。
林青则建议,关键时候,为保证建材平价供应,还可以采取政府采购,直供受灾群众等办法。
建材价点击数:552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