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计量的前提是建筑节能
实行了“供热计量”是不是所有供热问题都解决了呢?问题远没有那么简单。
业内专家指出,实行供热计量的前提是建筑节能。试验结果表明,早期建设的非节能型建筑,热负荷指标要远远超过现代节能型建筑,如果盲目地在非节能型建筑中实行供热计量,就会造成其热费支出超出按面积收费的情况,体现不了热计量节能节费的目的。现阶段,供热计量只能在节能型建筑中推广,必须严格落实建筑节能标准,并且要研究改造不节能住宅以适应计量供热的要求。目前,要纠正过去那种“装上表就省钱”的理解误区,要深入宣传:供热计量在供热系统和相关设备适应的前提下,还必须通过个人的“行为节能”才能真正达到预期效果,并将这一理念真正建立起来。
现在,大多既有住宅建筑工程不符合节能标准,保温性较差,无法满足供热计量的要求。这部分住宅分布广,面积大,需要改造的较多,资金不落实,短期内实现热计量有困难。
另外,保证供热计量成功的生命线是科学制定“供热计量热价”。供热计量热价是用户与供热单位供需双方利益的再分配,在平衡双方利益中起决定性作用。退费额小将影响居民参加供热计量的积极性,退费额大会使供热单位难以为继,尤其是在目前面积热价尚不到位的情况下,制定供热计量热价时必须要考虑试验阶段的特点并坚持政策调整的原则。
目前我国的供热计量改革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我国的供热计量的技术水平不高,计量的产品还不十分完善,计量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产品标准体系、检测体系也没有完全建立。其中,如何进行热计量收费的问题尤为突出。《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发布后,各地并没有出台相应的细则,也没有制定“两部制”热价。所以,示范试点很重要。它涉及到的方面也比较广,有民生问题、节能减排问题等,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一些配套的标准规范已经出台,并以此为依据连续两年进行了供热体制改革的检查,发现了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和形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研究决定开展供热计量改革示范城市工作。要对相关的政策、技术路线、计量收费标准、经济政策等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试点示范。通过试点取得经验,用先进典型引路,指导各地全面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无疑是一个时下正确而有效的选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配套政策出台实施细则,完善设计和施工的具体技术要求,制定城市供热计量表具的管理办法。尽快形成供热计量政策支撑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还要根据《城市供热价格管理暂行办法》中的相关规定,在充分调研测算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制定供热计量“两部制”热价及供热计量收费管理办法。对参与供热计量示范工作的设计、施工、管理和运行人员进行全员培训。
点击数:5511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