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2-06,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秀丽成都:高标准全市域推进环境治理

    2008年10月,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动员会在成都召开,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市,成都开始了全市域新一轮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都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明确了治理目标:按“全域成都”的理念,重点治理市容环境和秩序、垃圾处置、污水处理、大气环境、园林绿化五个方面,高起点、分层次、分标准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心城区、县城、场镇和乡村环境治理分别按照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四好”、“四清”标准,灾区按照科学重建标准提升环境质量,力争通过两年努力,到2010年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国一流水平,努力建成天蓝水绿、山清水秀、市容整洁的秀丽成都。    2009年底,省统计局完成的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群众认为“成都比去年好”。“成都越来越美了”“住在成都,我们很幸福”的赞美,随处可闻。扎实开展专项行动、综合治理城乡风貌、多措并举提升林水气质量、强力推进督察考核、发动全民共同参与,经过一年努力,成都市的城乡环境总体质量得到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专项行动大力解决脏乱差问题    在成都天府立交桥下、火车南站站后,曾经存在约8100平方米的 “城中村”,如今已焕然一新。行走在桂溪红光村,曾经的简易砖瓦房、窝棚、房中房等违法建筑群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平整的土地和白色的围墙。    谁能想到,这里曾有临时住户414家,约2000人散乱居住在4.5公里长的铁路沿线边,污水四溢、垃圾遍地,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为彻底消除这一顽疾,2009年6月,成都高新区借助铁路沿线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宣传动员工作,成功对火车南站站后全部违章搭建进行拆除,有效改善了周边环境。    与此同时,农贸市场、拥堵治理、生态提升等多项专项治理也在成都陆续推进,垃圾乱扔、广告乱贴、摊位乱摆、车辆乱停、工地乱象、河道乱污、违章乱建的“七乱”现象得到有效治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城市管理的薄弱区域,2009年开展城市郊区结合部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环卫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的标准,专门为这些薄弱区域配套完善了市政环卫设施,实现了道路有人扫、垃圾有人清、市容有人管、设施有人建。    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的完善,是成都市环境治理中的一大亮点。在前三年建设的基础上,2009年,成都着力扩大农村垃圾收运覆盖面,共覆盖2895个村(社区),惠及农村人口548万人,场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5%、村庄达到86%以上,全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运体系全面建成,实现全市域全覆盖。成都市舆情中心调查显示:七成多受访群众对垃圾收运处理工作表示满意,其中场镇受访群众的满意度为85.38%,灾区过渡安置点为79.07%,村庄 (社区)为78.66%。清波绿林抱重城,锦城花都入画图。2009年,成都市园林绿化达到新水平: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5.39%、38.58%和11.23平方米。在农村,实施道路绿化、彩化、香化工程,建成新农村绿色家园73个。2009年,新津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全县创建市级园林式居住小区7个。新津袁山社区在规划建设上,利用原有自然条件和地形,建设以川西民居风格为主的“生态宜居”农村集中居住区,配套完善了水、电、光纤、通讯、健身广场、图书馆、放心商店、便民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公用配套设施。截至2009年12月底,成都开工建设的52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已全部完工并投入试运行。同时完成了三环路内3万余户使用燃煤居民的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和经营性燃煤污染整治等专项行动,燃煤污染反弹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全年中心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15天,提前半月完成全年目标。    风貌治理打造特色靓丽形象    欧式简约路灯、全新人行道砖、个性小店,作为成都中心城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风貌专项行动中第一条打造好的特色商业街区,玉林西路在2009年国庆前夕打造完毕。如今的玉林西路,每个路口都摆着花箱,商铺都有统一的玻璃门,白色的欧式宫廷景观灯“亭亭玉立”,墙上还有酒吧文化浮雕。“档次提高了,生意也好了很多。”一位店主说。    精心打造特色街区,是成都2009年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成都在中心城区确定了20条街道,按照“因地制宜、四态兼顾、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总体要求,打造出了多条富有特色的靓点街道,充分展现了成都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城市特色。截至2009年12月底,18个区(市)县已完成设计方案编制或评审,双流、温江、新津等10个区(市)县已陆续竣工,建成了“欧式风情小镇”的双流县华阳镇南湖特色街区、温江凤溪河西岸特色景观街区、高新区肖家河中街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街道。    重点区域风貌集中治理也随之推进。中心城区主干道和重要街区焕然一新,县城和重点场镇秩序井然,村落风貌特色塑造如火如荼。与此同时,成都全面启动了中心城区10条主要出入城通道环境容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针对中心城区10条主要出入城通道沿线户外广告设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成都还针对在灾后农房重建初期存在的沿路夹道建设、建筑缺乏风貌、建筑形态单一等问题,把农房重建的特色风貌塑造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结合起来。在灾后恢复重建的风貌轴线上重建聚居点和环境风貌整治点,并对沿途重要节点的整改设计方案,现场组织专家审定。目前,多条风貌轴线上重建聚居点和环境风貌整治点的整理已初见成效。    长效机制确保工作有效推进    如何确保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成都市建立了“统一指挥,部门牵头,分级负责,属地为主”推进机制,明晰市、区(市)县及部门的工作责任,明确属地党委、政府是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和实施主体,党委、政府“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以目标管理、工作督察和行政效能建设为主要手段,推进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首次设立的 “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督察问题库”和数字城管电子监察系统,为建立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为了形成全市上下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合力”,成都市将治理工作作为市委、市政府五项重大决策部署目标之一,设置较高的目标分权重,进行严格考核,将参与实施治理工作的各级工作人员全部纳入行政效能督察范围。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定期不定期地对各地环境情况进行测评,并公开发布。成都市政府还拿出3亿元资金,对各区(市)县日常管理及设施建设进行以奖代补,通过考核发放。    与此同时,成都还深入开展“七进”活动,创新文明劝导方式。2009年,成都在中心城区聘请330名50岁左右的女性,组建“妈妈文明劝导队”,每天定人、定点、定时段,对中心城区主要街道乱吐痰、乱扔烟头、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让孩子们加入文明劝导员队伍、让市民当一天环卫工人、推广“门前双五包”责任制、在农户试点开展“门前三包”创新性的宣传模式,充分发挥了群众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后记  2010年是成都市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关键的一年。成都将在继续深入推进当前工作的基础上,大力实施照明环境、公共设施病害、城市视觉污染以及环境卫生的综合治理工作,将治理工作由街面向社区延伸。逐步扩大数字化城管网络覆盖范围,全面启动三圈层县(市)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完善二圈层数字城管系统功能,实现与市级平台联网。推广垃圾清运数字化管理“四大系统”,建立健全数字化城管系统管控机制,提高城市管理发现问题、处置问题的能力。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下功夫,在建立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治理效果上下功夫,深入推进全市域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实现两年奋斗目标,确保城乡环境质量总体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建材预算价广西自治区建材预算价四川省建材预算价
文章字数:3561
点击数:547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