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泸州市龙马潭区石材市场整体搬迁成效显著

    泸州市龙马潭区原219省道58公里沿线石材市场是泸州石材供应主要渠道,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城市化进程、环境污染较严重、扰民问题突出、占道经营等矛盾日益显现,成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卫迎复审工作的“焦点”和“难点”。龙马潭区于2009年6月22日-2010年3月10日全面开展石材市场专项治理并取得成功,38家石材企业整体搬迁至新建的安宁石材园区,达到了环境整治、业主发展、市场专业化的目标,实现了政府满意、群众满意、园区满意、业主满意的效果。主要得力于四项措施:

    一、以坚强的组织保障,形成治理工作合力。区委、区政府确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疏堵结合,更加注重疏导的原则,把石材市场专项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相协调的基调,围绕标本兼治、实现双赢的目标,确立了“另寻地点、兴建园区、整体搬迁、规范经营”的治理工作方案,迅速组建了以分管区长为组长,区政府办、经商、工商、城管、环保等单位为成员的石材市场专项治理小组,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有效推动了石材市场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二、以强劲的宣传攻坚,全力做好业主思想工作。区委、区政府变压力为动力,借助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国卫迎复审的强劲势头以及省、市督办态势,以舆论造势聚人心,全力做好业主思想发动工作。专项治理小组积极协调和争取龙马潭区石材协会的理解和支持,多次召开全区石材市场业主大会,强化政策导向,表明区委、区政府整治决心和工作态势,统一业主思想共识,引导企业积极入驻安宁石材园区。同时,专项治理小组深入每户业主进行反复宣传,从城乡环境整治、国卫迎复审、旅游城市形象、环境保护等层面,宣传、解释石材市场治理的目的和意义;从区域优势、交通优势、市场拓展、政策要求等层面,积极争取经营户和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并配合石材市场整体搬迁。在强势的宣传和强力的政策引导下,至2009年9月,石材经营户消除思想顾虑,全部与安宁石材园区业主签订了整体搬迁协议。

    三、以“建”促“疏”,提供企业入驻优质平台。区委、区政府为切实消除石材市场业主对整体搬迁的后顾之忧,按照政府规划、企业投资、集中建园、规模发展、整合提升的模式,引进了业主打造全市最集中、最规范的专业化石材交易中心,提供优质的入驻条件和发展平台,从而有力促进了整体搬迁工作的推进。一是高起点规划。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和市场业主深入调研,围绕“紧扣经济商圈规划建设,以园区为载体集聚专业市场,促进商贸集散上档升级,打造龙马潭商贸物流市场整体风貌和品位”的发展理念,在园区发展定位、区域优势、总体规模、投资规模、规划建设、功能分布等方面进行了科学论证和规划设计,突出以打造泸州最大石材专业市场为特色和亮点,精心选择石材园区地址,实现搬迁改面貌,治理促发展。二是加大力度建设。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领区级相关部门多次到安宁石材园区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建设用地、水电气等事宜,督促园区业主加快建设速度,为尽快实现整体搬迁创造先决条件。园区业主和石材市场业主积极配合,抢抓工期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400余万元加快园区道路、管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和标准化厂房建设,园区实现“三通一平”,建成了占地56亩,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多功能园区,改变了原58公里沿线石材经营户“制、销、住”一体式经营模式。三是全方位服务。区委、区政府和相关部门主动协调、解决石材经营户搬迁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在融资、手续办理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和政策帮扶;指导园区业主出台石材企业入驻优惠方案,创新服务方式,设立安全保卫部、机械装卸部、人工搬运部、车辆货运部、清洁物管部、水电维修部、市场管理部等七大管理服务机构,实现规范管理和提升优质服务水平。

     四、以“堵”促“疏”,联动执法促搬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围绕石材市场治理安排,对在2010年1月15日前未按要求整体搬迁的石材市场业主,于次日启动整体搬迁攻坚战,组织工商、城管、环保、公安、供电等部门100余人开展强势的联动执法,按照“先易后难、争取引导、集体攻坚”的方式,多管齐下,集中整治。对极少数仍在进行生产加工的经营户,采取责令停止生产、停水、断电等强制措施,促使停产停业,立即进行搬迁。经过强势执法,重拳出击,实现了集中治理促搬迁。在2010年3月初,区政府及时组织人员对原58公里石材市场搬迁遗留的垃圾、违规棚架实施清理拆除,至3月10日,整体搬迁工作全部结束,多年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石材市场入驻安宁石材园区后,在20余家石材企业试营业的2个月期间,企业仓储面积扩大,运输成本降低,周转费用减少,集中效应凸现,资源优势扩大,价格成本已与重庆一级专业石材市场趋于一致,石材市场逐步进入规范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提速发展轨道,预计年可完成石材加工30万吨,实现总交易额3亿元以上、年创税利1000万元以上,实现了环境治理和企业发展双赢的局面。 (消息来源:泸州市整治办)

结算造价信息直辖市结算造价信息重庆市结算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271
点击数:546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