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质量有充分保障
四川省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建设调查报告显示—— 灾后重建,百年大计,灾后城镇居民住房建设质量的高低对于城市建设及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9月7日至9月9日,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郑毅敏和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何忻炜等人对北川、绵竹、都江堰三地灾后重建城镇居民住房建设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对象包含不同结构类型、不同性质的房屋,并对灾区重建城镇居民住房总体质量作出评价。 郑毅敏介绍,本次调研中,样本工程包含震后三个主要地震重灾区(北川、绵竹、都江堰)灾后重建保障房建筑,结构类型涵盖目前工程中的常用结构,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基本反映四川省灾后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现状。 结论是,在四川当地以及援建地相关政府、单位的高度重视,以及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通力合作下,灾后城镇居民住房的质量是有充分保障的。 灾后重建工程 项项保质保量 据介绍,本次调查的六处灾后重建工程实例,均有着良好的设计以及施工质量,并有着不少高于当前规范标准的设计、施工。具体来说,在设计方面,结构设计依据齐全,设计标准包括抗震设计标准符合现行规范规定,基础和上部结构体系选型合理,地震参数取值正确,结构平面布置规则,传力途径合理,设缝恰当;在施工方面,严格执行国家及四川省相关规范,在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施工方精益求精,在施工中形成不少突出特色;在工程管理方面,实行严格的施工图审查制度,在当地以及援建方两方面的共同监管之下,各相关单位至自始至终对工程质量实行严格的监理,并执行较高的验收标准,使得工程质量得到很好的保证。 ——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医院。老北川中医院曾是当地较好的一家医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全部垮塌。新建北川县中医院由山东菏泽对口援建,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形式,建筑面积5879平方米,投资2985.79万元。工程所处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医院属于重点设防类别,已按国家地震局相关文件,按8度进行抗震设防,框架二级抗震。主体结构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工程已通过竣工验收。 ——北川新县城红旗片区底商住宅83-1#楼。北川新县城红旗片区底商住宅由山东德州援建。工程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地震峰值加速度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特征周期Tg=0.4s。所考察的83-1#楼共6层,房屋高度18米,底层为商铺,二至六层为住房。结构采用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其中异形柱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基础持力层为稍密卵石层,地基承载力。工程已进入最后交付阶段。 ——绵竹市蔚泉新村安居房。绵竹市蔚泉新村安居房21幢21号楼工程,是由当地政府投资兴建,主要对象为灾后无房户及低收入户。工程所在地绵竹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工程为6层砌体结构,墙体采用Mu10页岩砖及M10混合砂浆砌筑,基础采用混凝土条基,持力层为黏土层。目前一期工程已经交付,二期工程主体已经完成。 ——绵竹市迎祥路100#水电新村1-2幢原址重建宿舍楼。绵竹市迎祥路100#水电新村1-2幢宿舍楼为原址重建,投资方为当地原有房屋业主代表。工程所在地绵竹市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本工程为5层砌体结构,层高3米,总高15米。墙体采用Mu15页岩砖及M10混合砂浆砌筑。目前已进入交付阶段。 ——都江堰市安居房高桥小区B-7地块1#楼。该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峰值加速度0.2g。层数共6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丙类建筑,框架抗震等级二级,采用柱下条形基础,以稍密卵石层作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已进入交付阶段。 ——都江堰市慧民雅居工程。该工程由上海市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工程所在地都江堰市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采用剪力墙结构,层数为11层、18层两类。采用稍密卵石层作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该工程已于2010年4月30日交付使用。(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544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