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治理争当“排头兵”
“别看我们村离县城远,我们的垃圾可是和城里一样,日产日清的哦!”10月28日,家住宜宾市筠连县塘坝乡幸福村的吴兴帮说起家乡环境的变化十分得意。 当天,宜宾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全域达标”动员大会在长宁县召开。 “争创 ‘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城市,争当全省排头兵”,宜宾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 “全域达标”的奋斗目标,从中心城市到县城再到乡村,到处都看得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带来的变化。 管建结合 提升城市形象 “从宜宾城区中坝大桥到高速公路南出口收费站,不仅视野更开阔了,而且感觉道路两旁花更鲜艳了,草树更绿了。”取缔南连线48个堆煤场让每一位过往的普通百姓都有切身感受。 短短几个月时间,宜宾全面完成了4个进出口通道打造,全力推进吊大路通道整治和中坝防洪堤新翠柏路路面维护,整体推进“二二四”通道招商,城区通道形象全面提升。每一条进出宜宾的通道,都成为宜宾一道靓丽的景观。 宜宾火车站,游摊小贩消失了,客流秩序井然了,在光彩照人的灯光、整洁时尚的地板的映衬下,站前广场更漂亮了。 “小市场改成了大超市,现在逛起来可舒服啦!”说起打金里农贸超市,市民陈平原滔滔不绝,“两层大楼,风扇、管道、厕所、安全监控设施齐全,洁白的瓷砖和整洁的墙面,显得既雅致又干净……” 宜宾启动的40个中心城区市场整治项目中,取缔以街为市农贸市场11个,新建和升级改造农贸市场15个。 “街道变宽了,路边还增加了花台、行道树,让我们这些老街坊真有住新家的感受。”经过风貌改造后的都长街大碑巷居民交口称赞。 从进出通道到客运站,从农贸市场到大街小巷,宜宾在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中,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 统计数据显示,宜宾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人均公园绿化面积三项指标居全省前列。多方筹资 创建优美环境 进入长宁,竹乡的气息便扑面而来,道路两边绿色的竹竿式样的路灯杆,竹叶形状的路灯罩,让竹文化与环境巧妙融合在一起。 这是长宁县入围全省 “10+5”示范县以来的“新作”。走遍宜宾九县一区,处处是可供示范的风景。 “这种古色古香的店招很 ‘扯眼’,看起来美观、舒服,并与南溪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相呼应。”居住在南溪县城东大街的居民张启蕙说。 宜宾市在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的同时,还配合启动了“321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仅今年上半年,宜宾市已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资金20余亿元。其中,项目捆绑资金超过3.7亿元,市一级通过市场化运作筹集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超过6.5亿元,每个区县吸纳社会资金超过1亿元。 科学规划 打造特色民居 清一色的雪白墙面,整齐划一的墨绿色墙边,别墅风味的坡屋顶建筑……这里就是吴兴帮的家乡——筠连县塘坝乡幸福村。 在长江边上,江安县滥坝乡白塔村的变化更加明显。“家住小洋楼,门前有草坪,出门有荷塘,看书打球有去处,喝茶聊天好快活。”住进新居的当地村民高兴得出口成章。 宜宾把川南民居特色风貌打造作为树立区域品牌、展示地方形象的重要途径,着力打造特色民居风貌观光线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庄,形成了《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农房施工标准图集》等一批具有可实施性、高水平的规划和设计方案。30个城区主要节点、38个乡镇、29个村庄风貌整治规划和65条主要街道、 18个进出口通道、84条乡镇街道、50个村庄、18条公路沿线都有了《风貌整治规划设计方案》。 正是依靠科学的规划和严格的执行,川南民居特色风貌打造取得重大突破,村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一大批独具特色示范村就像一个个“生态细胞”,夯实了宜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成果,形成了白塔村、佛来村、春风村、幸福村等一大批极具民居特色的现代新村。(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点击数:544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