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20-01-28,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成都重灾区9成群众比较满意目前这份工作

    逾9成灾区群众对政府开展的帮助就业方面的工作感到满意;超过5成灾区群众参加过街道、社区安排的职业技能培训班;超过9成的灾区群众对当前工作状况以及工作态度总体评价较好……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日前发布的《2011年成都“5·12”重灾区群众就业增收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经过3年的灾后重建,目前成都重灾区群众已经基本实现了就业、创业,生活状况恢复到了震前水平甚至更高。

  记者从《调查报告》中了解到,此次调查共发放2000份问卷,其中城市800份,农村1200份,分别分布于邛崃、大邑、彭州、崇州和都江堰,受访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0岁之间。

  在调查报告中,灾区群众对“政府开展的介绍打工、开办培训班、发宣传单等帮助就业方面的工作”总体知晓率为82.43%,满意率为90.78%;对“就业的相关政策及服务内容”总体知晓率为80.74%,而了解最多的公共就业服务分别为技能培训、介绍工作和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的知晓率相对较低。此外,有47.84%的灾区群众在最近3年接受过各级政府提供的就业援助,54.25%的人参加过政府主办的职业技能培训班。就目前的工作现状来看,有4成城市居民有全日制工作,近3成自己做生意;2成农村居民在企业打工,自己做生意的占15.42%,仅有5.92%的人没有务农也没有做其他事。收入方面,逾5成城市和逾4成农村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的平均月收入为1000—2000元,70.59%的灾区群众认为与地震前相比,收入水平有所提高或者有较大提高,91.82%的人对“目前这份工作”表示比较满意。社会保障方面,有84.94%的灾区群众参加了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而他们对“社保政策”的总体知晓率为84.29%。

  昨日,记者来到邛崃市和都江堰市,对这些受灾群众如今的生活、生产状况进行了实地了解。

  故事一

  养跑山鸡 打工仔尹兴军变身小老板

  尹兴军是地震后从青川搬到邛崃市南宝山的受灾群众。从原来的打工仔到如今养跑山鸡、开农家乐的老板,尹兴军说他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收入:打工时每月挣3000元,现在当老板,一年有10多万。

  对于尹兴军一家来说,地震后的生活可以用离乡背井来形容。“刚开始还是有些不习惯。”他告诉记者,地震时他在青川的家“全军覆没”,好在家里6口人都平安。2009年3月政府将他们安置到南宝山后,不但有了住房,还分了100亩地。“这个地非常好,很适合养跑山鸡。”学过农业的尹兴军就在家门口和邻居们一起养起了跑山鸡。“我们的活鸡卖25块一斤,鸡蛋1块8一个,基本都是订购或者进超市,供不应求。”说起现在的生意,尹兴军乐呵呵的。眼看着养鸡的生意上了轨道,今年,他又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几个月时间就挣了将近1万元。“现在我们南宝山的旅游还不是很兴旺,以后会越来越好的。”

  说起现在红红火火的生活和生意,尹兴军说非常感谢政府的扶持,因为当初他养鸡的启动资金只有8000元,如果不是政府的帮扶,他不可能走到今天。“听说我要创业,就业局给我提供了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农发局提供了10万元的扶持资金。”

  3年了,尹兴军一家不但适应并喜欢上了南宝山的生活,还把这里当成了真正的家。

  故事二

  参加培训 李军夫妇3个星期挣了3万元

  “5·12”地震给住在青城山镇泰安村的李军一家带来的是不可磨灭的伤痛,他的父亲被永远埋在了山里。“父亲‘住’在我们新家的对面,我相信,他‘看’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定会很开心。”

  地震中,李军家的房屋全部垮塌,宅基地严重受损,原来维持生计的农家乐也彻底“没戏了”。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做起了销售水泥的生意,一干就是2年多。“可是卖水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灾后重建完成后这个生意就不好做了。”看来还得继续做好农家乐。在统规自建的模式下,李军通过联建筹集资金40万元,政府贷款30万元,自己出资30万元,在青城后山修起了三层楼的房屋,和邻居们一样都是仿民国初期的风格。“我这个农家乐今年8月才开始试营业,3个星期就挣了3万块,真是没有想到,原来一年都挣不到那么多。”短短20天营业,李军一家尝到了甜头,他告诉记者,这得益于他和妻子都参加了酒店管理的学习课程。“以前我们是比较低端的农家乐,只想到有生意就行,可现在不一样了,要做好就必须要学习。”李军夫妇参加的是由当地就业和社会保障中心组织的创业培训,不但学习如何搞好经营,还要学习待人接物的礼仪。

  李军夫妇告诉我们,上山的路是政府修好的,景观也是由政府出资统一规划打造的,连停车场等配套设施都是统一修好的。新的泰安古镇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前往休闲度假,他们的生意也将越来越好。

    故事三

  瓷胎竹编 创业者游伟带动200人就业

  “我们一家原来的年收入有万把块钱,现在有10多万,简直不一样了。”说起现在的生活,游伟双眼放光。昨日上午,当记者来到游伟位于平乐古镇的瓷胎竹编店时,他正在店里编竹编花瓶,时不时停下来接待游客参观。“我们的产品除了卖给游客,主要通过批发销售到外地,像这样一个花瓶批发价是200元。”拿着正在编织的花瓶,游伟向我们介绍,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花瓶,让他走进了上海世博会,成为自主创业并带动周围群众创业致富的“红人”。

  1974年出生的游伟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为了谋生,他在平乐古镇办起了家庭作坊式的瓷胎竹编生意。“那时就是一个小摊摊,一年有万把块钱的收入,后来开了这个店。”2007年,生意有了起色,游伟扩大了店铺的规模。可没想到2008年那场地震将他的生意又打回原形。“我起码损失了2万块钱,对于做小生意的人来说,算是损失惨重。”游伟说,要从头再来是相当困难的。

  2008年10月,平乐镇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了游伟一家的情况。“他妻子常年多病在家,父母也由他供养,一家人就他一个人有经济来源,生活比较困难。”为此,工作人员建议他可以根据过去的工作经验,参加竹编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游伟选择了创业培训,他妻子则参加了竹编技能培训。毕业后,游伟和妻子利用自己的住房开办了竹编销售门市,并雇请周边农户生产加工,自己负责回收销售竹编。2009年11月,游伟生产加工销售竹编经营规模有所扩大,但缺少周转资金,于是,邛崃市就业局又帮助他申请了50000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为他解决了资金周转困难的问题。经过3年的发展,如今,游伟的生意越做越好,不但开办起了“双溪河竹编工艺厂”,还办起了旅游住宿。

  眼看着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游伟也不忘帮助他的邻居们。现在,游伟的竹编厂直接带动70—80人实现就业,间接带动200余人实现就业。

 (来源:成都日报)

工程造价信息直辖市工程造价信息成都市工程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2952
点击数:539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