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创建四川省园林城市考核验收意见
阆中市幅员面积1878平方公里,总人口87万,其中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23万。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绿色阆中、生态阆中、山水阆中”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建设省级园林城市为抓手,始终把园林绿化作为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内容,积极抢抓灾后重建和城市大建设、大发展契机,充分利用自然地貌,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着重在绿化品位上下功夫,在绿化效果上出亮点,以点串线,以线带面,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大发展。城市园林绿化环境的改善,优化了城市投资环境,促进了阆中经济发展,2011年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95亿元,同比增长18.0%。2011年,建成区城市绿地面积733万平方米,绿地率33.32%,绿化覆盖率38.4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65平方米,达到四川省园林城市考核标准。 一、工作成效及措施 (一)着力加强组织保障,切实加大资金投入 从2008年起,阆中市启动了省级园林城市的创建工作,并列为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来研究、部署和推进。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城建、园林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园林、住建、规划、财政、发改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园林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强化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并将创建工作纳入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内容,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细化到人头,实行奖惩挂钩,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在创建园林城市工作中,阆中市积极创新机制,采用财政投入、信贷融资、招商引资等多渠道筹措城市绿化建设资金,资金投入规模逐年增长,近三年来,仅财政资金投入就达1.2亿元以上。同时,积极研究制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了投资者、经营者、管理者多元化、责权利相统一的新机制,鼓励和推动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园林建设。 (二)营造浓厚创建氛围 创建园林城市是一项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为掀起创建园林城市的高潮,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城市建设、支持创建工作,阆中市采取了各种形式进行宣传造势。积极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四大家领导带头参加植树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栏、板报、宣传单等,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使创建工作深入人心。近三年,义务植树196万株,存活率与保存率均在89%以上。同时,城市绿地、树木的认建、认养活动也得到了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广大市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为顺利推动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主动作为,务实苦干,不断增大绿化规模 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工作启动以来,阆中市先后建成了春节文化主题公园、鱼翅公园等7个主题公园和将军广场、华胥广场等9个休闲广场,对锦屏山、滕王阁、东山园林等几处风景名胜区,不断丰富园林树种,提升管养护水平,全市公园绿地面积近200公顷;加强道路绿化建设,注重对城市主干道与出入口绿化景观的规划建设,先后实施了七里大道、张飞大道、滨江路等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在城区道路上,基本形成了步步见绿、路路有景的园林城市特色。精心组织实施滨河绿化和防护林绿化,对城周山体、沿江两岸进行了绿化建设,10公里的滨江生态景观走廊今年分别获得了“四川省优质工程”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银奖。同时,加大了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住小区的绿化管理,努力改善人居环境,成功创建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66家,南充市级“园林式单位(小区)”11家,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小区)”6家。 (四)不断提升城市特色风貌,建成具有多元文化和山水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 在园林城市创建工作中,充分体现阆中的多元文化特色,实现景观、生态和文化三者的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始终突出城市风貌的提升和特色的体现。一是注重规划设计。对每一处绿化建设规划严格把关,对不符合要求的方案提出整改意见,以保证设计方案的优化。二是注重景观协调。在园林绿化建设中,全方位考虑树木、花卉品种引进和色泽搭配,不断丰富绿化变化层次,在兼顾景观协调的基础上,提高绿化品位与档次;三是注重彰显特色。对城市主干道、休闲广场、主题公园等的绿化建设按照省级园林城市标准予以实施,将树木、花卉、绿地进行巧妙结合,常绿植物与落叶、灌木等合理搭配,通过园林绿化景观彰显城市文化特色。 (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在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同时,阆中市加快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城市竞争力、辐射力、吸引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人均道路面积11.52平方米;用水普及率96.52%,饮用水水质达三级以上,合格率100%;城市燃气普及率达96.3%;道路机械清扫率达32.55%;现在公交运行线路7条,万人拥有公交车8.22(标台);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3.29%;污水处理率达64.86%以上。 二、下一步工作建议 阆中市要以建设世界级自然与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发挥城市园林绿化在历史文化保护、促进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注重园林绿化的城市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下一步要着重抓好几项工作:一是在确保总绿量不变的前提下,完善嘉陵江两岸各类休闲设施配套建设,创造“宁静”的步行系统。二是严格实施沿江山体景观控制,新区的布局和建设不能破坏自然山水景观格局。三是要强化市域范围内自然水体及其两岸的传统民居院落保护,加快创建国家级湿地公园。四是要保护和挖掘阆中古典园林文化,培育阆中的人文特色。
点击数:535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