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资讯新闻列表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08-26,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成华城市转型:产城融合下的“补位”与“升级”

  ——老工业中心城区转型升级的“成华样本”(中)无序的片区规划、低矮老旧的建筑——这,曾经是作为老工业城区的“成华背影”。  在推进城市转型中,成华需要“补位”,更需要“升级”。统筹推进城市建设管理“五个转型升级”,加快全域城市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进程,将成华打造成为“中西部综合实力一流城区”。  革故,而后方能鼎新。  3月31日,在成华区全委会上,成华勾画出了城市转型的理念、路径:  ——坚持“产城一体、地上地下一体”原则,“四态合一”高水平编制“136”功能区实施规划、做优城市设计,推进地上、地下空间同步规划利用,业态发展与城市形态、功能配套与形象品质同步优化提升。  ——坚持现代化、国际化标准,规划打造功能区核心区域和关键节点,将产业和功能要求纳入规划条件和规划审批,以新成华大道“新天府创意大道”等核心区的打造率先突破,示范带动功能区整体品质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各功能区互动协作、利益补偿机制,促进城市规划互融、产业发展互补、公共服务互联,实现各产业组团紧密承接、抱团融合。  告别传统“重产业、轻城建”模式,成华区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齐头并进、“产城一体”进程加快、城市核心区域逐步凸显、城市总体结构开始清晰。  “一核三轴六区”产业功能区布局逐步成型,“一圈引领、二城崛起、三区突破”,“北改旧城、东建新城”两翼齐飞、交相辉映的格局初现:“一核”,即成都国际创意商务中心;“三轴”,即二环路现代服务业发展轴、新成华大道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轴以及2.5环商旅产业发展轴;“六区”,即建设路商圈、八里庄创意商务区、昭觉寺文化旅游商贸区、新客站城际商旅城、龙潭总部经济城和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  成华城市转型,也由此全新而又清晰地开展。  提升  “北改”优城中构筑“民生成华”  成华认为:作为老工业城区,实现城市转型,最首要的是解决民生问题。  从今年元旦节开始,仅仅启动模式搬迁43天,成都内燃机总厂生活区模拟签约就达到1600多户,签约率达96%——由此,有60多年历史的该棚户区住户,将彻底告别厨房、厕所都没有的“筒子楼”。笔者从成华区房管局获悉,3年内成华将改造65个棚户区,惠及14578户居民,让更多人共享城市转型发展成果。  不仅仅是老厂区、筒子楼,专业批发市场也是“揪心之痛”:脏、乱、差长期困扰周遭群众的出行,也影响着城市形象的提升。  实施“北改”以来,先后关闭驷马桥水果批发市场、512建材市场等9大市场,有序引导2600余户商家向彭州、青白江等二、三圈层搬迁。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商业形态和城市形态。“关闭专业市场,仅府青街道每年的税收损失就达到2000多万元,但为了民生的改善仍然必须得实施。”成华区府青街道负责人表示。  高压走廊、铁路专用线等对城市切割,由此形成的“天罗地网”造成了城市路网的破碎。为解决这一问题,优先发展交通被放在重要位置:近两年,全区交通投入超过之前10年的总和,“北改”范围内已建道路24条,共计42公里,完成总投资56亿元,路网密度由2011年的4.7千米/平方公里提升至5.9千米/平方公里。  2013年,成华区共实施“北改”项目206个,完成投资260亿元,实施项目数、完成投资额、拆迁面积、开工面积均占成都全市一半以上,成为“北改”主战场。  革新  产城一体中建设“转型成华”  在成都市“北改”推进中,全市40余个自改项目,成华区占37家。  不仅如此,在推动企业自改过程中,成华积极革新,在成都全市首创“均摊法”,即:公建配套不足的,企业出资为社会做贡献;公建配套摊多的,政府补贴给企业。由是,均摊后,都能享受“北改”实惠。“按二环路内20%、二环路外25%的标准,总体算下来,公建配套不降反升,增长了20%。”成华区“北改”办负责人表示,这一创新不仅促进了公建配套的增长,更在于确保了规划的整体推进,避免了发展中出现新的“城市二元结构”。  以改革的前瞻和气魄,开创性地提升城市形态和业态。  在塑造全新城市形象上,不仅把公建配套放在重要位置,还积极推进产业和城市的融合,打造区域性的城市自治单元。  北改旧城,东建新城。  作为成华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根据“千亿产业园,现代总部城”要求,龙潭片区致力于打造“产城一体”的现代总部经济区。“10平方公里的工业区,10平方公里的商业住宅区,10平方公里的生态区,实现三个三分之一。”龙潭街道办负责人认为,随着新客站城际商旅城、北湖熊猫国际旅游休闲区、龙潭新城等周边区域的快速发展,以及龙潭三甲医院等一批配套项目加快建设,龙潭总部经济城的产城融合度将进一步得到显著提升,成为名符其实的中西部地区总部经济标杆。  高企  前瞻规划中打造“美丽成华”  位于多条交通要道,区位优势奠定了成华曾经的工业城区位。  当下,通过前瞻性的规划,这一传统优势,在成华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延伸:从传统工业物流为主的“过道经济”向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枢纽经济”转型。  成都东客站,是其典型代表。  日均旅客发送量20万人次,至2030年,年旅客发送量将达1.37亿人次。依托这一国内一流、西部规模最大的铁路综合交通枢纽成都东客站,投资达百亿元、商业容量超过春熙路数倍“成都龙之梦新城”正加紧建设,将形成建筑面积为150万平方米的城市综合体,并将成为有机融入成渝双核发展,覆盖整个西部的“城际大商圈”。  提升城市形态、业态、文态、生态,需要视角高企下的前瞻性规划,对于有着老工业中心城区背景的成华来说,更是如此。  建设中的新成华大道,立足于打造商业商务为主的创意区。5个跨新成华大道过街天桥、4处结合地铁站点形成的地下通道、18处空中连廊、17处地下连接通道,将有效避免城市车流带来对人流的隔离,形成上联下通、立体交通体系下的有机城市空间。“城市建筑不仅要限高,还要限低,为此我们设立了5级分类,把控制性要素明确地写入城市规划里。”成都市规划局成华分局负责人表示,不仅如此,新成华大道还特别注重天际线的打造,构建有韵律的带有工业文明特色的城市界面。 (消息来源:四川日报)

工程材料信息四川省工程材料信息四川省工程材料信息
文章字数:2663
点击数:532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