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9-12-24,来源:四川建设厅,作者:

广西:深化改革破难题

  “房子想盖哪儿就盖哪儿,想咋建就咋建”,这个在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乱象,目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已被终结。   2013年,广西开始探索乡村规划建设制度改革,创新乡村规划管理体制机制,为越来越多的乡村编制了规划,并让村民参与其中。同时,采取建立村规民约、宣传引导、简化审批流程、推行奖励机制等措施,让越来越多的农民意识到:建房要遵守乡村规划、执行规划,并非“想建哪里建哪里”。   创新决策机制,村民也有“话语权”   白墙,灰瓦,庭院,新居与古宅、房屋与绿树、花香与果香遥相呼应,雨后的渡河村就像一幅水墨画。   这个距离桂林市平乐县县城较远的乡村,在保留现有建筑风格的基础上,通过对农家小院、道路绿化和池塘沟渠等进行环境整治,形成了风格统一、错落有致、绿树掩映、环境整洁的乡村风貌。这,完全得益于该村注重村庄规划和村民参与。   平乐县在渡河村推进首个“驻村规划师”项目。该村聘请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从村庄规划设计、建设项目施工到建设资金筹措与使用,全程跟踪指导服务。   去年,渡河村成为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项目。荣誉的背后,是规划师与村民之间的不断互动,让村民在乡村规划编制过程中有“话语权”。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与村民之间产生了不少矛盾。但通过反复沟通、听取村民意见,继而按照村民意愿修改规划,矛盾就逐步化解了。”渡河村驻村规划师、桂林城市规划设计院副院长董晓燕回忆道。   最大的一次争议,是关于村民房屋大门朝向的问题。为了方便村民出行,规划师决定将每家每户的大门朝向环村路。但在征求村民意见时,村民们都不同意。   “农村人讲究风水,不能接受这种改变。”渡河村的村民何芸说。规划师便带领设计人员多次与村民进行沟通,最终的方案为:每家每户朝向环村路的方向都留了门,但这个门并非都是房屋大门。这既尊重了传统习俗,又方便了村民出行。   诸如此类的思想碰撞还有很多。在不断的沟通交流中,渡河村的规划不断完善,并进一步简化规划成果,确保村民都能看懂,最终形成了体现村民意愿、保留了村落传统格局并与产业发展密切联系的规划图。   渡河村的规划建设只是广西深化乡村规划改革的一个缩影。为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广西创新决策机制,探索建立政府与农民对话的协调机制,形成由乡镇人民政府、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乡村规划建设理事会或乡村规划建设协管员等共同协商、共同管理村屯事务的工作机制,在试点村开展“村屯规划我作主”活动,推行乡村规划师挂点制度等。同时,引导乡村聘请乡村规划协管员,制订村规民约,建立健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目前,全区93%的村屯建立了乡村理事会,并制订了村规民约。   “这些做法,转变了过去乡村规划编制、实施由规划师、政府包办的模式,让村民真正成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决策者、建设者和受益者。”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说。   “四所合一”,农房先批后建更便捷   在南宁市邕宁区那蒙坡,黄运举家新建的楼房很漂亮,特别显眼。而他此前居住的房子,却是有着几十年历史的破旧平房。   他原本不打算拆旧建新,但2014年那蒙坡入选南宁市邕宁区首批综合示范村后,环境大为改善。黄运举发现,在优美的环境下,破烂矮小的平房显得更加破败。于是,在办理了农房建设手续后,他家的新房很快就建起来了。   在那蒙坡,家家户户建房时,都是先申请,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才建。   “因为大家都知道,有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房子才是安全的,才不是违法建筑,才受国家保护,不会被拆除。”那蒙坡第三生产队队长黄洪邦介绍说。   不仅仅是那蒙坡在改变。近年来,广西探索推行以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为必要条件的乡村建设管理机制,明确村民建的房子必须符合乡村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民规划意识、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遵循先批后建、一户一宅、面积控制、建新拆旧”的良好氛围。   针对农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缺失的问题,2013年,广西率先在桂林市永福县进行“四所合一”试点,建立乡镇规划建设、土地管理、环境保护和安监四项职能合一的管理机构,推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并简化农民申请建房的手续办理流程。   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规划建设管理站站长黄德业告诉记者,该镇从2015年年初开始推行“四所合一”制度,建立以住房城乡建设局为牵头单位的农村住宅联合审批机制,让农房报建流程缩短到20个工作日,比原来快了3个月。前来办理报建审批手续的农户,也从前两年的每月三五户增加到了十多户。   目前,广西已在所有县全面推进“四所合一”制度,并通过委托授权等形式赋予乡镇规划建设管理权限。   探索激励机制,引导农民按规划建房   乡村规划编制出来,如何确保蓝图能够成为现实?广西部分地区探索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农民按照规划要求建房,破解乡村农房无序建设的难题。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那诺屯,廖光谋正在村口搬运沙子准备装修新房。去年,他刚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建起了占地80平方米的两层半小楼,并装饰了墙面、木色花格窗、飘阳台、坡屋顶等,极具壮族民居风格特色,与村里前些年建的火柴盒房屋形成鲜明对比。   和廖光谋家房子统一规划建设的还有25栋,这一片蓝顶白墙花格窗的房子成为那诺屯一道亮眼的风景。   “这一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户型建设,用的是政府推荐的户型。”廖光谋说。这栋小楼花了21万元,几乎是他近半辈子的积蓄,由于采用的是推荐户型,获得了政府3.5万元的建房奖励,相当于一年种植甘蔗的收入。   据南宁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员会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以来,南宁市拿出1.97亿元作为奖励引导资金,引导村民按规划、按乡土特色要求建设住房,根据面积不同,每户给予2万~4万元的财政奖补。截至目前,南宁市已有8067户农户采用了政府推荐户型。   不仅仅是南宁,桂林市永福县、百色市等地也在探索创新农民建房的激励机制。作为最早开展乡村规划制度改革试点县,永福县在2014年即出台了《农村村民新建楼房奖励办法》,每年安排财政资金600万元用于奖励农村村民按照规划和福寿文化建筑元素的要求新建住房。   除依靠奖励外,广西一些地区还通过探索利用荒山、荒坡地,在做好村庄规划的基础上,试行先期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引导农民依山就势建房,避免挤占基本农田建房的违法行为发生。   据广西住房城乡建设厅村镇处处长彭新唐介绍,广西和各有关市还通过编制通用图集、乡土建设图集等免费提供给村民使用,鼓励和引民村民采用乡土建筑材料兴建、修缮住房,用生态的理念和办法整治村庄,以保护和传承村庄历史文脉,创造良好的宜居环境。   本报记者 陈飞燕 工程造价信息广西自治区工程造价信息广西自治区工程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3228
点击数:525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