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9-02,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大楼突破限高为何总割不断“历史遗留”的尾巴

报载,广州江湾大酒店西侧一块烂尾超过15年的地块控规修改获得通过,从原来的一栋楼变成两栋,高度分别为100米和120米。在此前的该规划公示期间,有市民质疑高度突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30米限高,且珠江一线不再适宜建高楼。  

这已经是去年《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通过之后获规划批准的第N栋“超限”大楼。海珠广场建南北两栋分别高99米、150米的地标性建筑,原锦汉中心改建60米大楼,大小马站书院群临近建百米高酒店,珠光路一地块建5栋29至36层住宅楼群……这些超高大楼都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之内,有的还处于城市中心的重点控制区。这着实让人纳闷:难道“保护规划”是一纸空文?  

当然,相关部门是不愁找不到理由的。对每一个“超限”项目的解释,几乎一模一样的说法都是项目“属于历史城区的遗留问题”。也就是说,项目批复在“保护规划”出台之前。加之相关会议对历史城区历史审批项目确定的处理原则中,就包括“对周边建筑高度均较高且位于非重点控制区的历史项目,在专家指导下,可实事求是地延续合法的历史审批。”如此,就为一栋栋大楼顺利“超限”找到了注脚。  

让人惊诧的是,“保护规划”及其30米“限高”还有了意想不到的新解。相关部门称,该规划为在编规划,并没有强制性效力,且30米限高为“宜”30米,而非“应”30米。也就是说,大楼限高30米并非不可逾越的红线。至此,大家应该恍然大悟了:原来“保护规划”内有“文字游戏”,早已埋下了伏笔。再具体到此次江湾地块规划,有了“与周边地区建筑高度较为协调”之论,大楼获批“超限”更是顺理成章。 

即便如此,还是不能不问:“历史问题”真的完全无计可施了吗?非也。此前花至少7亿元“赎回”大元帅府地块,5亿元“赎买”农讲所对面建筑物20米高度,已经有了破解“历史问题”的先例。由此不难理解,除了是否下决心割“历史遗留问题”的尾巴,问题关键恐怕还在相关部门此前多次阐述的“建筑控高不宜一刀切”之说。个中道理其实很简单,“刀”怎么“切”本来就是可以游移的。尤其对黄金地段,“切”与“不切”,怎么“切”,那是大有讲究的,公众要明就里还得费心琢磨。  

具体再说回江湾地块,这个项目20多年前就因填珠江而惹来争议。有关部门现在也坦承,从历史看,不管是什么方案,填珠江总不是好的,“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珠江填不得”。由于烂尾多年,曾有建议回收地块用于建公园,但有关方面解释称难度大,理由是回做绿地起码要50个亿,成本太高。这或是实话,但地块几经烂尾的“历史遗留问题”是否完全不可更改,在法规与政府行政权力范围内可以处置的尺度是否充分丈量过,采用地块置换等方法的可行性又是否考虑过,这些或者并非完全没有回旋的余地。  

从N栋“超限”大楼相继获批、“保护规划”形同虚设中,难免让人产生连串的忧虑:真正的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还有多少?有没有戴“历史遗留问题”帽子瞒天过海的现象?既然“建筑控高不宜一刀切”,“历史遗留问题”可以一再豁免限高,新的项目有样学样又何患无辞?一边誓言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一边是“保护规划”变成软柿子,如何确保历史城区限高的刚性?如果说“保护规划”没有强制性效力,30米“限高”只是“宜”而非“应”,那又用什么来保护广州的历史文化风貌?这些都是亟待破解的问题。

 

工程信息价广东省工程信息价广州市工程信息价
文章字数:2033
点击数:442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