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炜:为首都蓝天生产环保汽油
人物:华炜
(北京燕山石化公司总工程师)
巡查完炼油二厂已是下午2时,回到办公室的华炜站在一幅2米见方的图纸前。
这张四角卷边儿的图纸已有些年头,泛黄的图纸上密密麻麻的化学符号和纵横线路交织成网,而每条线上都依稀能看到黄色荧光笔涂过的痕迹。
这是一道炼油科研行内的工序,叫“yellow up”。每当一套设备启动前,华炜和她的科研团队便会从图纸上的每一条线路起始、一段一段地摸查,每完成一段,便用黄色荧光笔涂上一段。
墙上的这张图纸便是现在年产120万吨京标5号油的S-Zorb装置中的关键部件反应器的原理图。“我闭着眼都知道哪条线该往哪走。”55岁的华炜说。
上世纪80年代初大学毕业后就来到燕山石化的华炜,从一线的技术员如今做到了总工程师。从欧二、欧三、再到欧四,看着咱们的汽油生产总是追着国外的环保标准跑,华炜常用这句话给自己、给身边的同事鼓劲:“总有一天,我们也能生产出自己的环保汽油!”
上马这套装置的决定是在2005年。当时燕化接到了筹备生产欧四油的任务,汽油中的硫含量从原先的190个ppm要降到50个ppm,当时国际上成熟的主流技术是加氢脱硫。
这时,另外一项技术也摆在华炜面前:由美国一家科研公司研制的S-Zorb装置采用的是添加吸附剂的方式来减少硫含量。硫含量被控制在10个ppm以内,也就是欧五油的排放标准,这套装置当时全球也不过4套。
“工艺问题我们能克服!”华炜和科研团队铆足了劲,决心一次性实现欧五标准。同欧四相比,欧五硫含量减少了80%,每年可减少硫排放约105吨,折合二氧化硫减排210吨,一个个鲜亮的数字让大伙儿充满干劲。整整45张大型图纸,为时近两个月的“yellow up”论证,2007年6月4日,国内首套S-Zorb装置在燕化投产。
不料,开工不到3个月,用来把吸附剂从油气中剔除出去的72根滤芯断了一根,担心发生污染,整个设备被迫停工。那些日子,华炜每天到工厂第一件事就是爬上70来米高的炼油塔,和技术员商讨各种解决方案,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
半个月后,华炜拿出一套解决方案:重新对滤芯进行焊接、加紧研发国产滤芯。10来厘米厚的钢板怎么才能焊得结实?炼油专业出身的华炜找专家咨询,查大量资料,一次次观看模拟焊接,终于将滤芯和钢材成功焊接。
最终,这套装置的关键部件都实现了“国产化”。2009年7月,国产吸附剂投入试产;2010年5月,国产过滤器立项……现在国内共有8套这样的装置每天都在开足马力,生产着“超低硫”油品。2012年5月30日,燕山石化生产的京五标准车用油开始供应北京市场。
如今,望着墙上的图纸,华炜又琢磨起了航空汽油无铅化的事儿……
点击数:4153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