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认识新能源“并网难”问题
“十一五”以来,我国新能源发展突飞猛进,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连续5年翻番,目前装机规模世界第一;太阳能电池产量以超过100%的年均增长率快速发展,2007—2010年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然而,我国新能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因速度过快带来的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当前“并网难”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困扰新能源发展的最大瓶颈。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新能源“并网难”?“并网难”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该如何破解? 一、新能源“并网难”是一个不容争辩的客观现实 目前,伴随着新能源规模的快速扩张,输变电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导致新能源发展出现了“并网难”、设备利用小时下降、能源浪费、安全事故频发等问题。我国北方风电集中开发地区大都遭遇较严重的弃风限电问题,东北一些地区冬季弃风限电比例已近50%;西北主要风场因数次脱网事故,目前限电竟高达70%%—80%,风能资源最好的一些地区,设备年利用小时数还不到1400.2011年,并网风电发电量尽管同比增长48.16%,但设备利用小时数却比上年降低144小时,全国范围内平均风电弃风电量占比达20%,直接经济损失达近百亿元。太阳能也出现因无法并网而不得不“弃光”的苗头,2011年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设备利用率也较上年有所下降,年利用小时数仅1700左右。2011年,包括水电、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主体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不升反降,2011年上述主体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8.3%,比2010年8.6%的占比有所下降。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也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电网调峰调频压力增大、电压控制难度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风险增加。从我国新能源这几年的发展可以看出,电网企业在系统安全平稳运行和新能源“并网”方面遇到较大困难,出现较多弃风和数次系统稳定事故,使超大规模集中并网的新能源对电网运行安全性影响受到关注,大量限电使风电项目经济性降低,风电设备产能大量积压,产量大起大落,这也是当前风电发展速度出现放缓局面的原因所在。 二、“并网难”的产生既有技术原因,更有体制原因 “并网难”问题产生的原因很多,既和新能源的特性有关,也和体制机制不尽合理有关,但从本质而言,后者才是造成新能源“并网难”问题的最根本原因。
1/3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点击数:417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