橱柜的无奈 有设计无营销的尴尬
制造了一个机会招聘橱柜设计师,同时利用太平湖别墅橱柜改造项目,大概与30多名橱柜设计师进行交谈,了解了许多情况,同时也非常体谅他们的辛苦、无奈。橱柜设计师大部分是由年轻人组成,70%没有手绘、色彩、美术的基础,差不多都是从计算机专业、家具设计专业、装饰设计专业毕业的,许多还是由中专到工场然后自学成为设计师。 自学或培训AUTOCAD、PHOTOSHOP、3DMAX、圆方、同望、KD、2020、等设计软件,通过实践就成为设计师了。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有客户的时候向客户介绍橱柜,有意向时登门测量、复测,然后回来用软件设计,用效果图同客户沟通,然后签订协议,交给工场,下单生产。没有客户了,就练习上述软件、查找资料、走访配套厂家(人造石、五金配件、装修公司)、聊QQ,每个月的任务大概20到25套,量身定做的订单要走访近30家厨房。路上及测量时间占到了工作时间的一半,设计占到了1/4。 这样才能拿到1000到3000元基本公资,再加上0.5%-1.5%的提成,每个月大概拿到3000-5000的收入。他们的无奈来至于五个方面: 1、角色的无奈基本上就是一个打杂的,每天见不同的人,每天跑不同的家,每天测不同的量,每天画不同的图,每天聊不同的天。他们既是设计师,又是营销员,又是测量工,又是画图匠,还是咨询人,又些还兼者质检员的工作。 2、专业的无奈橱柜设计专业是个年轻的专业,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国外,加上软件的依赖,生产的滞后,要想创新实在是不容易,况且由于角色的繁多,也没有时间进行创新。就是设计了,大部分企业都没有资金、能力把它生产。 3、管理的无奈由于橱柜行业进入门槛低,投几万元钱,招几个木匠,找俩个大学生,租一个场地和门面,订俩套样品就可以是某某著名品牌。由于门槛和规模的限制,优秀的人才只能进入大型企业,小型企业更本无法谈及科学管理。不要说什么工艺文件、质量文件,就连基本的零部件配套表都不多见,因此,补单、废单加大了服务成本。在这样的环境下,设计师们无法接受到严格的科学管理和熏陶。 4、习惯上的悲哀零星订单式的生产形式和从业人员的木匠成分(木匠本身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手艺人),使橱柜设计师慢慢也融入了这样的氛围,养成了作坊式的作业习惯。 5、发展的悲哀橱柜企业不断的挖角,设计师不断的跳槽、跑单,加上培训的匮乏,橱柜设计师在一个企业里很难获得比较大的发展空间,除非自己创业。以上的感触虽然不一定全对,但还是比较客观的。
点击数:3597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