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东莞岭南特色建筑之凤岗碉楼

    作为著名的侨乡,凤岗镇现存碉楼120多座,形成了独特的风景线,是凤岗文化的独特体现。    为了保护碉楼建筑,凤岗镇委、镇政府很早前就进行了碉楼资料的收集工作,为碉楼进行“身份普查登记”,并于日前编辑出版了《凤岗文物与碉楼》一书,让镇内现存完好的120座碉楼拥有自己的“户口”。

凤岗碉楼至今依然挺立

  此外,凤岗镇还利用该镇第三届文化节的机会,举办凤岗碉楼客家风情摄影邀请赛、全市碉楼征文比赛等方式逐步将碉楼品牌推广出去。    目前,凤岗镇对碉楼的进一步保护、推广规划正在制定中。    凤岗碉楼星罗棋布,城镇农村,举目皆是,少则一二幢,多则一二十幢。解放前,全镇拥有碉楼160多幢,解放后由于行政区域重划,全镇碉楼减少到134幢,后又因自然灾害毁坏和拆建等原因,现存115幢,这些碉楼,是凤岗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见证。它不仅反映了侨乡人民艰苦奋斗、保家卫国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活生生的近代建筑博物馆,一条别具特色的艺术长廊。    碉楼兴起原因    凤岗的客家人多为明末清初从外地迁徙而来,他们大多数定居在较偏僻的山区和贫瘠地方。这些客家人为了生存发展,部分离开家乡,飘洋过海到东南亚及南美洲等地谋生,赚了钱后就回乡置业,购田地,建房屋。    客家人和居住时间较长的本地人(讲粤语)相邻,因争地盘、田地、山头,与他们经常发生纷争和械斗。而不同姓氏之间的客家人本身也常有矛盾纠葛及利益冲突,加上民国时期世道不宁,又居住深圳、惠东、东莞三地交界之处,山贼或土匪官兵等抢掠骚扰时有发生。这些都促使部分有钱或者同村多姓氏的客家人,为维护本村和自身安全和利益,而纷纷自建或集资建成这种碉堡式的建筑。

1/4 记录数: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页 信息价广东省信息价深圳市信息价
文章字数:947
点击数:349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