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国企“围猎”民企
无米下锅 2011年7月,对于江西赣州的多数稀土分离企业来说,这是现实而残酷的困境。掌控绝大部分稀土矿源的地方国企赣州稀土矿业公司,今年将只提供1万吨的原矿,但当地100多家稀土初加工(分离)企业的年产能,却高达4万吨。 在赣州,稀土分离,曾是一个由民营企业绝对主导的产业链环节。但在这场南方稀土的大整合中,这些初加工企业的境遇,已经大相径庭。 它们中的一些,已经获得了五矿等央企的青睐,并依托实力雄厚的后台不断扩张产能。事实上,过去的几年间,央企收编赣州民营稀土分离企业的努力从未停止。 它们中的另一些,则将成为当地国企赣州稀土矿业公司的收购目标。这个雄踞产业链上游的“资源分配者”,希望成为一个“集采矿、冶炼、加工、贸易、科研一体化”的企业集团。 除此之外,其它民营稀土分离企业面临的命运,将是关停,或者痛苦的转型。 央企圈地 央企大举整合,已经严重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 稀土分离环节,处于整个稀土产业链的中游。稀土原矿被开采出来后,先制作成稀土氧化物,后由分离企业将稀土氧化物提炼成稀土单一氧化物,而单一氧化物是下游稀土深加工环节的原料,可进一步加工为稀土金属、磁性材料等产品。 目前,赣州当地共有100多家从事稀土分离的企业,它们曾经几乎全部是民营企业。但央企的介入,改变了当地生态。如今,当地规模最大的分离企业,是民营企业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而规模第二大的,则是五矿入股的赣县红金稀土公司。 今年5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在1至2年内,“基本形成以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稀土行业格局,南方离子型稀土行业排名前三位的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80%以上”。 这一意见发布后,央企五矿集团已高调宣布其有志成为三大龙头之一。事实上,五矿目前已经是在南方拥有最大稀土分离产能的央企。 在江西,五矿早已布局。早在2008年7月,其就联合了两家赣州当地稀土分离企业——赣州红金稀土公司和定南大华新材料资源公司,共同组建了五矿赣州稀土公司,三方各占40%、30%、30%股权。 其它央企同样在积极整合南方稀土分离能力。其中,中铝在江苏收编了五家分离企业,而中色,则在广东成立了中色南方稀土有限公司。
1/3 记录数: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末页点击数:3449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