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松看日本]从易拉罐破碎回收感受日本环保
主持人:很多人提起日本,除了各种现代化的工业设施之外,环境的整洁干净恐怕是很多初到日本游客的最深刻的感受之一。这种干净是和普通日本人对环保的意识有着密切关系。而《岩松看日本》摄制组在日本这段拍摄的深刻感受是,在日本生活,首先要学会的是如何扔垃圾。从日常生活的垃圾分类开始,《岩松看日本》今日带你感受日本环保。
白岩松:到日本之后,整个的生活的节奏就处在不停的旅行当中。但是在旅行当中,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个普通的场景,比如说我现在是在日本新干线的站台上,就会看到它分得很细的这垃圾分类的垃圾箱。这个是投入垃圾塑料瓶的,它这块也设计成圆的了。这个是投入新闻报纸,还有杂志等等,你看它适合把报纸或者杂志扔进去。这块是像易拉罐,还有玻璃瓶子等等,它也设计成了圆的。这一块是收集其它的这种垃圾。我想刚才在仔细观察的时候,很多来来往往的人似乎还比较遵守规则,那普通的日本人又会把环保如何在生活当中去保持得很好呢?
位于千叶县的我孙子市,是一个只有十几万人口的小城市,但在日本,它的垃圾回收处理工作却很有名。2005年,我孙子市的废品再利用率达到了40%。在10万人以上的日本城市中,排名第一。我们的体验就从这个城市的一个普通居民家里开始。
白岩松:因为收垃圾的时间是在上午8点的时候完成,所以我们现在来到了千叶县我孙子市的一个居民的家中,这个居民的户主的名字叫佐佐木,我们来看看他已经做好了怎样的垃圾准备,接下来将是怎样的一个回收过程,一起来看一下。
白岩松:因为知道我们要来拍摄,佐佐木先生还特别给我们准备了一份资料,这份资料显示了我孙子市的垃圾处理,而且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小区有多少人等等一些详细的资料,你看你从他个人在面对这次采访的态度来说,你也将会对他的垃圾分类和合作会有很大的信心。
从佐佐木先生提供的资料上我们了解到,我孙子市从1981年就开始实行垃圾的分类回收了。当初只是分为报纸、杂志、瓶、罐等7类,而如今则细到了17类,比如说瓶类还分为无色瓶、茶色瓶、其他瓶等等。佐佐木家的垃圾就根据这些分类被装到了不同的袋子里。
白岩松:这些都是什么垃圾?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佐佐木妻子:这个箱子里面是普通的生活垃圾,这个是容器、包装器,就是塑料包装的,盒子、塑料袋,包装用的,倒垃圾的时候就这样放在袋子里面拿过去。
白岩松:这个小袋是?
佐佐木妻子:这是不燃垃圾,是不可燃烧的垃圾,电灯泡,还有体温计、圆珠笔。这个已经不能成为资源再利用这样的东西,但是也不能燃烧的东西。
佐佐木的妻子告诉我们,除了要将可燃和不可燃的东西分开以外,像一些可以回收的垃圾还得处理一下才能送走。比如说旧报纸要码放整齐并捆好,一些瓶瓶罐罐要清洗干净。而哪天回收哪类垃圾也得记清楚了。这些信息,当地有关部门会通过发放宣传册等方式提前通知大家。
白岩松:我要问一下,像平常生活垃圾是不是随时满了,就随时会倒?
佐佐木妻子:这个是一周可以收集两次,不是说每天,我们这个地区是星期一和星期四,所以生活垃圾昨天都已经倒走了。
白岩松:那我要问一下,平常现在春天还好一点,到了夏天可能会有一些味道,在家里头委员垃圾分类,要把垃圾储存一段时间,这会不会增加很多的麻烦?
佐佐木妻子:我们现在生活垃圾就是比如说食品、吃的剩饭、剩菜,这样的东西我们都埋在院子里面,让它发酵成为一种肥料,所以说现在没有这种情况,以前我是把这些生东西全部放在一个小塑料袋里面,把它系紧,然后再放到这里面,这有盖子,所以没有关系。
生活垃圾一周回收两次,这已经算是比较频繁的了,而有些种类的垃圾,回收的周期就要更长些。
白岩松:像这种可回收的资源,一般是多长时间来收一次,您平常是不是就像今天一样,都要在来收之前,提前把它整理好?
佐佐木妻子:像这种塑料的包装容器,这个是一周收集一次,所以我每次都是放在这样的塑料袋里边,大概一周的量就是这么一袋左右,然后就这样直接拿出去。
佐佐木妻子:像这种瓶子、罐子是两周一次,也就是一个月收集两次。
上午八点钟,到了该送垃圾的时间了,佐佐木的妻子把这些分装好的垃圾都放到了自行车上,准备送到小区指定的垃圾点去。一般情况下,大家都会将垃圾放在各自小区指定的回收点里,再由相关部门统一来回收。我们注意到,因为消耗的数量有限,佐佐木的妻子是将一些瓶瓶罐罐放在一个袋子里拿来的,但是到了这以后,她又细心地将不同的瓶子放在了不同的回收袋里。
白岩松: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佐佐木的女主人完成了一个垃圾分类,在这样一个小型的垃圾集中站里头,据资料显示,一共有17种垃圾,根据不同的类型,因此每一个家庭可只带了6种或者8种再到这里来详细地分类。
我们在这个垃圾回收点附近观察了一会儿,发现每个人似乎都在遵守着同样一个规则。虽然只是个垃圾站,但这里却并不显得有多凌乱,更不会臭气熏天。
白岩松:这样做垃圾分类的事情,您已经做几年了?
日本居民A:大概已经是十年以上。
白岩松:您怎么看待这样的一种做法?
日本居民A:我觉得这样可以分类的话,可以作为资源来回收,地球环境能变好,所以我也积极地支持和协助。
在这个垃圾回收点我们还看到,垃圾袋的上面都蒙上了一个网罩,以尽量保持这里的清洁,而收、放网罩等工作就是由当地的家庭来轮流负责的。比如说像佐佐木家,每年差不多能轮上三次。
记者:如果到那一天的时候,你都要做什么,几点钟就要到这儿?
佐佐木:一般我们是从前一天晚上就把这些东西准备好,大概8点半左右就准备好,因为有一些人很早就把垃圾拿过来,所以8点半钟左右把这些袋子、网子都摆好,最后当天垃圾收集车全部结束以后,再把这些东西收回去。
据了解,每天八点半之前,居民们会把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在之后的一个多小时中,垃圾车会分别将不同种类的垃圾取走,并送到相关的地点去处理。在这天上午的九点到十点之间,我们就见到了十辆运送不同垃圾的垃圾车。不过,在拍摄的过程中,有一件事却引起了我们的好奇,有一位赶来送垃圾的女士,在这里转了一圈后,却又将带来的垃圾拿走了。
白岩松:我想问一下拿着垃圾过来,怎么又没在这儿扔,又要拿走啊?
日本居民B:因为这个罐子已经收集结束了,车都已经拉走了,没有了,所以我拿回去。
白岩松:那您这拿回去是拿回家里等下一次再收集的再送过来,还是要拿到其它的垃圾收集点再放到那儿?
日本居民B:因为我们都是有规定,比如这个社区要在这个地方,当然旁边有还来得及的地方,可以放的话,我可以向他们打一下招呼送去,但是基本上我们是要遵守自己的垃圾收集区,所以还是要拿回去。
白岩松:这一次没赶上,这些垃圾可能要在家里存放一到两个星期。
日本居民B:是这样。
在我孙子市,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了二十多年了,而这种做法并不是这个城市所特有的,在日本的有些城市,垃圾分类甚至已经达到了几十种。这种看似繁琐的做法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后以后,已经被绝大多数日本人所接受,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态度。
佐佐木:自从开始这样分别收集垃圾以后,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有很大的改变了,比如说注意尽少地造出这样的垃圾来,尽量让他把垃圾排放量压缩,这是一个。再一个就是有一种节省的感觉,不愿意浪费,对环境的意识也增加了,并且人们也是注意到,因为垃圾这样收集得很好的话,城市里边比较干净,以前街道上比较脏的,现在人们的清洁意识也提高了,所以经常有人义务地在这清扫。
从日本人现在的环保态度,我们很难想像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个国家还曾经是一个著名的环境公害大国。这个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变得千疮百孔的岛国,只用了二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从战后复兴、到成为经济强国的奇迹。然而,这个奇迹在很大程度上却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获得的,这其中非常著名的就是水俣病事件。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日本水俣湾附近陆续发现了一些奇怪的病症,先是一些猫出现了抽搐的现象,甚至跳海自杀,随后不久,生活在这里的一些人身上也出现了同样的病症:抽搐、失明、丧失听力、甚至死亡,这就是日后轰动世界、使数千人感染的水俣病。事后人们才知道,引发这场灾难的,正是当地的一家氮气公司向海里排放的工业废水,这些水中的有害物质感染了大海中的鱼等生物,而人作为食物链的末端,成了这场灾难最终的受害者。
水俣病事件给快速发展的日本经济敲响了一记警钟。包括它在内,20世纪世界范围内的八大环境公害,有一半都发生在日本。这些惨痛的经历最终成了改变人们环保意识的动力。如今在日本,环保观念可以说是深入人心。人们会自觉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垃圾,而在垃圾的下一步处理环节中,相关部门也会尽量考虑环保和循环利用的概念。
白岩松:在镜头里看见刚才到社区去收垃圾分类的车已经开走了,它会开往哪儿呢?它来到了这儿,这是垃圾回收的下一个步骤,也就是我孙子市的垃圾清洁中心。
我孙子市有人口13万左右,但大型的垃圾回收中心却只有这一个,因为政府一直在鼓励市民减少垃圾的排放量,而对于运送到这里的各种垃圾,则会尽量循环利用。
野口一直:这边是家具和木材,我们把它选出来能用的东西和不能用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我们自己修理了以后,然后再可以低价地卖给想要买的人,或者是有想要买的人自己想修理,就可以无偿可以提供给他,在修理之前。不能修理的东西,就拿到这是一个破碎机,在这个破碎机里破碎,把它作为燃烧垃圾,送到旁边的这个燃烧炉去燃烧。
而有些垃圾在经过回收再利用后,还可以发挥出很独特的作用。比如说,您能想到野口先生穿的这件衣服,和这些废弃的塑料瓶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吗?
野口一直:塑料瓶最终他把它还原成纤维,然后和棉一起做成“混纺”,然后生产像我现在穿的这种制服,或者是里边的衬衣,或者是领带等等。
白岩松:那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您现在穿的这件外面的制服,里面有多少成分是用这样的塑料瓶制成的,多少个塑料瓶就能做一件您这样的衣服?
野口一直:比如说我现在穿的这个制服,这个是用塑料瓶的成分是占总体的48%,其它的成分是棉,或者是其它的合成纤维,这个48%的含有量,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的话,要是这一件制服要做出来,是有2公升的容量的大的塑料瓶17瓶就可以做一件。
不过,这些工作在这个回收中心可是完不成的,它只是一个中间的处理环节,有些处理不了的垃圾,还得送到更大的垃圾中心去。
白岩松:我们这回来到的背后色彩斑斓的这个建筑物究竟该是哪儿呢?迪斯尼。不对呀,这个地方把它的口号定位于科技和艺术的高度结合,那该是哪儿呢?不跟您兜圈子了,刚才在我们片子里头介绍了很多垃圾的流程,这就到了最后一站了,这是位于日本大阪的舞洲垃圾处理中心。一个垃圾厂设计成这样?是啊,当初大阪市民也是这么议论的,因为这个垃圾中心是用社保基金增值盈利的部分来建成的,因此很多市民说一个垃圾处理厂干吗请澳大利亚设计师把它设计得这么色彩斑斓。但是一会儿咱走进去就会发现,不仅它外表华丽,里头的内容也是实实在在的。来,一起看一看。
舞洲工场虽然是一个垃圾收集厂和大型垃圾处理厂,但工厂大楼的二层和三层却都对外开放,市民和游客可以自由地进入参观,因而也成了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
白岩松:走在这个工厂参观的走廊里头,你会发现像进入了森林一样,而且特别要注意的是,你看它的这些屏幕的高度并不高,如果大人看着稍微有点别扭,原来它这是为儿童方便来设计。这里有很多小孩子会特别关心的问题,这儿让它的形象代表——森林精灵一一给介绍。
从这些独特的设计就可以看出,日本人环保教育从“娃娃”抓起的良苦用心。
日本老头:我们在设计的时候,开始就有这么一个想法,为了教育小学生关注环境的问题,因为小学四年级的课程就有垃圾环保这方面的内容,小学生经常来这里参观。所以设计是为了让孩子们更感兴趣。
舞洲工场主要是对一些可燃垃圾和大型垃圾进行处理,这里每天可以燃烧处理900吨的普通垃圾、100多吨的大型垃圾,基本上是24小时不间断运转。虽然看起来工作量很大,但因为大部分流程都是自动化,所以每个班同时在这里工作的只有9个人。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模型来大致了解一下垃圾处理的过程。
白岩松:大家看,从这个底下口,汽车会已经分完类的垃圾拉到这个厂子里,然后就投入到垃圾坑里,看有两个大黄色的爪子要把垃圾抓起来,它的直径是六米,一次能装十多吨。然后进入到红色的区域看,投放口进入这就是一个焚烧炉。在焚烧炉里头的温度会达到900度,并且经过分解、除臭等等的一些动作,最后把它变成颗粒状的物质排出。经过焚烧炉焚化之后的这种粉末性的物质,体积只是原来的1/5,而重量只是原来的1/15,这已经大大减少了。而且在排出的过程中,它的气体经过一系列高科技的处理,最后在烟囱里排出的时候,已经是没有公害的了,是相对来说干净。同时通过下水道被排走的废水,也经过了各种高科技的处理了之后,也是没有公害,是安全的。
而大型垃圾的处理跟普通垃圾稍有不同,专门的切割设备会先将大型垃圾切碎成小块,之后,还会有专门的设备将垃圾中的铁和铝分离出来,并加工成颗粒状。经过这些处理之后,废品就又成了“宝贝”,可以直接出售,产生经济效益。而在这个垃圾工厂里,变废为宝还不只这一个方面。
白岩松:进了舞洲垃圾处理厂,你的两个感觉很强烈,它是一个小型的印钞机,同时又像是进入到了一个儿童的科技馆。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咱们先说印钞机,你看它现在发电的电数达到了21990千瓦,它随时在变。这是什么样的一个概念呢?它现在的发的这个电能解决家庭用的吸尘器,也就大约500瓦,是44000多部吸尘器可以用这样的电,你想。于是它不仅供了自己的电用,而且还能卖出去很多电,每年要卖出六亿日元。它的收入还是可以的吧!
同时我说它又像一个儿童科技馆,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这样的介绍书的设计本身就像儿童的一种心理的研究之后,儿童会很喜欢,同时旁边就是这个垃圾厂里发电这样的一个机关,同时这有一个很奇妙的地方。你看,这就是一个可以让孩子亲身体验的一个流程,旁边有这么多花,现在它是暗的,大家可以看到它现在是暗的,可没亮,那让孩子怎么体验呢?我摇动它就是一个发电的过程,这边有一排红纽,一旦我人工发的电足够的,这排红纽全亮了之后,刚才镜头中大家看到的这花就会亮。来,我现在给大家试一试。
你想象一下,如果带着家里的孩子到这儿来,经过这样的一个体验的话,会不会由于自己浓厚的兴趣,开始对垃圾处理,以及将来自己在家庭里倒垃圾的时候,会督促自己的父母请做好垃圾分类。
据了解,舞洲工场是自负盈亏的,虽然投资很大,但因为循环利用的环保原理,却能保持略有赢利。不过,与这些经济效益相比,让记者感受最深的,还是这里专为孩子们设计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们从小就能感受到环保的重要,也许这才是这个工厂的最大价值。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了日本完善的垃圾处理系统让人印象深刻。《岩松看日本》摄制组的同事告诉我们,许多在日本的外国人感觉在日本生活最不适应的一个地方之一就是细致的垃圾分类。许多外国人刚去到日本小区时,小区都会给他们发一本小册子。里面会详细地介绍如何将不同的垃圾分门别类。尽管如此但是许多外国人在第一次扔垃圾的时候还是会弄错,可见垃圾分类的明细和条目之繁多。在日本个人环保的意识可谓是深入人心。而对于一个号称“不产生废料垃圾的国家”来说,他们的公共环保又做得如何?一些我们身边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顽固的废料污染他们又是如何处理的呢?我们继续和岩松一起深入了解日本环保。http://www.jinshuposuiji.com
点击数:3432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