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卖地收入大增是楼市调控的一面“镜子”

  对房地产行业来说,今年无疑是调控政策最为频繁的一年。不过,土地市场总体依然活跃。据有关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3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累计接近9000亿元,同比增长七成。而且大型的标杆房企依旧不差钱,拿地热情不减。(10月11日《广州日报》)    今年以来,有关部门总喜欢说,楼市调控已取得初步成果,要巩固初步成果,但“初步成果”究竟是什么,却从来没有明确过。不但房价在涨、交易量在涨,而且卖地收入也在涨,这不仅让人对“初步成果”充满好奇,也让人对调控成效产生质疑。在笔者看来,卖地收入大增是楼市调控的一面“镜子”。    这面“镜子”首先让人看到,尽管楼市调控不断加码,然而,开发商不仅预期不变,而且拿地时并不差钱。这似乎说明,楼市调控没有给足公众信心,反而给足了开发商信心;这也说明,控制贷款、限制融资的相关政策实际效果有限。显然,有资金和预期支撑着开发商,指望房价回归理性只能是幻想。    其次,这面“镜子”照出了地方政府的真实心态。卖地收入大增,不仅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有哄抬地价之嫌,也折射出某些地方政府落实宏观政策不积极甚至持抵制态度,更说明了地方对土地财政的依赖有增无减。有地方政府支撑房价,房价岂能不涨?    在卖地收入大增的同时,供地计划却难以完成。据统计,截至9月初,北京仅完成全年2500公顷供地计划的26%,上海完成全年计划的74%,广州和深圳分别完成全年计划的18%和33%。这说明什么?笔者以为,一方面是地价上涨了不少;另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的目的在于卖地收钱,而不是加大供地以增加住房供应。    因此,要想房价不再疯涨,首先要做的是让土地收入不再疯涨——“面粉”不断涨价,“面包”自然是要涨价的。土地收入疯涨—地价疯涨—房价疯涨,楼市大概就是这么循环的。然而,在多轮重大楼市宏观调控中,土地财政始终没有进行针对性调控,致使某些地方政府多年陷入土地财政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毫无疑问,卖地收入大增也回答了谁是楼市的最大赢家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遏制房价上涨先遏制卖地收入上涨,调控楼市先调控地方政府利益。

建材价格信息直辖市建材价格信息深圳市建材价格信息
文章字数:1027
点击数:3044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