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防盗门越来越厚 91的安全感在哪里?

    最近,国家统计局第五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出来了,据说是:“调查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抽取了967个县(市、区)中的5302个乡、镇、街道,10431个村(居)委会,共调查了104107个家庭,每个家庭随机抽取一名16岁以上的人员。”

    31个省区、10万个家庭,范围也够宽,数{TodayHot}量也够大,数据也够整了。就是看了半天看不明白,明明感觉刚刚过去的05年,如果清算完矿难、台风、水灾与禽流感,应该是一个多灾多难之年,可是,调查结果却明明白白显示:……认为“安全”和“基本安全”的占到91.9%,比2004年上升了1个百分点。

    新浪的新闻标题很显眼,而且用得比较有窍门:《统计局调查报告显示全国37.1%的人感到安全》,如果真的只看这个标题,那么倒是很吓人的,按一般人的思维:1-37.1%=不安全感人数。打开新闻来读下,才知道这个“不安全人数”里面还包含着“基本安全”的。

    其实,这里面占比重最大的就是这个“基本安全”,占了54.8%,而且还比去年下降了1.6%。这个基本怎么来个解释法呢?安全就安全了,还来个基本?既然是基本安全,那么也就是在安全与不安全之间过度,或者说属于这个过度阶段。为什么会属于这个过度阶段呢?有没有人来研究过?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很奇怪的变化过程,在被调查的时候,某个人的心理活动状态会决定他的选择结果,而这个调查如果是在安全的状况之下,(比如在调查者家中)那么被调{HotTag}查者可以心平气和地去选择这个结果。那么也就是说:这个选择应该是很有准确度的。为什么这么多人倾向与选择安全前面加个“基本”?强调这个“基本”说明了什么问题?就是有外在的条件打动了他的选择结果,当然,这个外在条件就是他平时对社会的观察或者说是体会到的安全感。就是他曾经亲身体会、经历、或者是听闻过不安全的事件,使他选择了这个结果。那么,就是在这样的条件或者前提下,这么多的“基本安全”——54.8%,这么庞大的数据,即使在打个八折,再加上选择感觉“不安全”的8.1%,那么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数量,还是大于选择“安全”的人。

    群众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我对这次调查这个群众最关注问题作了个排序,关注度从高往低排(具体的请查阅相关文件):被调查人员选择“社会风气问题”的占18.5%;选择“社会治安问题”的占17.5%;选择“教育问题”的占16%;选择“就业失业问题”的占15.4%;选择“腐败问题”的占12.6%;选择“工资待遇问题”的占7.5%;选择“环保问题”的占5.8%;选择“征地搬迁问题”的占2.3%。 看来最影响人们安全感的还是社会风气问题和社会治安问题,这两个问题合在一起占了36%。而这个“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其实很多时候很多场合“基本”是合在一起来说也不算过分。也就是说这个“社会风气”或者这个“社会治安”让36%的人最为关注。

投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投标造价信息直辖市投标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435
点击数:222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