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山西能源社区城市化路径之变

  编者按:能源社区是以能源企业为中心而存在的一个小范围的封闭式生活和工作小区,在山西,这种依附于煤炭企业的社区表现出多种形式。既有收入低、脏乱差的以国企为主的老社区,也有园林化、高收入的现代化社区,在广大农村地区还大量存在着作业方式简单、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严重、发展前景不明的小型社区。本文重点调查这些社区不同的生存状态、探讨他们可能的发展方向、披露他们面临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这些能源社区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山西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

  山西报道

  狗年春节刚过,刘怀玉就开始张罗着找房子。“我想找个廉租房过渡一下,有四五十平方米就可以了。”他说。 {TodayHot}

  刘是西山煤电集团公司官地煤矿的退休职工,一家四口住在太原市万柏林区白家庄新五三街一座不足30平方米的平房里。年前,社区里贴出通知,今年3月份要拆迁改造。

  按照矿区的命名规则,刘所在的五三街,因建于1953年而得名。目前,这片棚户区共有200多户,他们只是全山西40万棚户区矿工中极小的一部分。

  在刚刚结束的山西省“两会”上,棚户区改造作为一项德政工程被列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省长于幼军在会上承诺,“用五年时间,基本把全省矿工棚户区改造为新的住宅小区,彻底改善约40万矿工及家属的居住环境”。

  省长的棚户区之行

  元月5日,即山西省“两会”召开前三天,于幼军突然造访刘怀玉家。刘有点不知所措,他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大员挤在自家门口。

  “于省长在我家呆了二十分钟,主要是了解我们的家庭收入情况,问我能不能拿出3万块钱,在拆迁后住上新楼房。”刘怀玉的回答只有两{HotTag}个字:“够呛”。

  刘1961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官地煤矿供应科管材料,1998年退休,每月退休工资七八百元。儿子月收入仅400元;儿媳妇也是煤矿子弟,月收入三四百元;而老伴则一直没有工作。

  当天晚上,于幼军邀请包括刘怀玉在内的十多名矿工代表座谈,就棚户区改造征求工人意见。于幼军对刘怀玉说:“看了您的家,我挺寒心的。”

  “其实,西山矿区比刘家更令人寒心的还大有人在。” 西山煤电房地产公司副经理郭建元对记者说。于幼军在西山煤电考察期间,看了一个新建小区、一个棚户区,郭建元一直在现场陪同。

  刘家房子虽小,但还是一个完整的家。而五一东街的很多住户,则连起码的生活条件都不具备——居民住在山脚下,通常一家只有一间十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喝水得到半山腰上的锅炉房去挑,棚户区里道路很窄,挑水时扁担都不能横过来走。

  廉租房成了刘怀玉们的最佳选择。第二天,在和西山煤电集团公司领导开会讨论棚户区改造方案时,于幼军专门问到廉租房的价格和供应情况。矿领导回答说,新建社区中廉租房通常占10%,面积一般在40平方米左右,一套廉租房月租金也就十六七元。

  西山煤田是山西省六大煤田之一。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所在的西山矿区总面积960平方公里,分前山区和古交区两部分,共有9对矿井,2005年产煤3150万吨。在2002年开始棚户区改造以前,集团公司共有棚户15143户,39372人。

  按照省发改委的规划,山西准备用五年时间,对沉陷区的矿工学校、医院、幼儿园、职工住宅等进行整体搬迁,同时彻底解决棚户区问题。西山、古交、大同和轩岗是改造和治理的重点,发改委主任令政策说,这四个地方的改造治理任务占全省国统煤矿的70%。

  “从2006年起,我们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部棚户房的改造工作。”西山煤电房地产公司财务计划科科长郝继红介绍说。

  具体的改造方案已经出台,省里给了八九条优惠政策。其中在棚户区改造方面,省政府出资30%,市政府出20%;廉租房建设方面,政府和企业各出一半;而沉陷区治理则主要靠政府,国家出资40%,省里出15%,市里出10%,企业出26%,个人出9%。

  “有了这些优惠政策,我们可以在企业不贴钱的情况下,以每平米1170元的建房成本价卖给工人。”郝继红说,这个价位远远低于太原市的平均房价。

  新农村建设的柳林模式

  在西山矿区对棚户区进行大规模改造的时候,地处吕梁山腹地的柳林县金家庄乡下嵋芝村在发起一场“新农村建设运动”。

  运动的发起人和推动者是村里的柳林浩博煤焦公司。这家民营企业共有700多名职工,除了从外面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外,80%是本地人,村子里家家户户都有人在该公司上班。

  今年37岁的王高平,是浩博公司一名建筑工人。他家距离公司二三百米远,新盖的三间大瓦房,自家住了一间,另外两间出租,每月能收租金160元。他告诉记者:“我在公司上班,每月工资1000元,加上家里的12亩地,年收入2万元左右。”而在浩博公司开办以前,当地一个四口之家,每年农业收入不过三四千元,现在人均收入普遍增加了一倍以上。

  一家企业带起一个村子,在柳林县已不是个别现象。在国有股份从煤矿企业全面退出以后,这里的民营企业迅速成长,造就了一批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们热衷于办学、绿化等公益事业,浩博公司提出的建设口号就是“秀美山川下嵋芝,吕梁山上第一村”。

  “我们老板原来是村支书,这两年仅福利建设就投入了1000万元。”浩博公司总经理刘利民说,其中150万元建了一座小学,村里子弟全部免费上学。2006年,浩博准备再投入300万元用于全村绿化,二期工程还规划临街建设64栋二层小楼,一层为铺面,二层住人,其中很大一部分将用来补偿村民。

  “我的三个小孩都在上学,一年得花8000元,这是我们家最大的开支。”王高平现在每年有三四千元的存款。公司规定,每考上一名大学生,奖励5000元。因此,供孩子上大学,成了王高平们的最高理想。

  煤矿区的城市化前景

  千百个像柳林浩博这样的乡镇企业,占据了山西煤炭工业的一半产能。他们所在乡村中的绝大多数都处于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起点上,发展前景不明。

  首创“能源社会学”的山西社科院副院长董继斌,将它们归入未定型的小型能源社区。这些社区在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大量存在,它们以乡镇煤炭企业为经济支柱,技术落后,缺乏持续能力,生命周期大约只有20年。

  董继斌认为,资源枯竭以后因为水资源和地表环境被破坏,这些地方往往连种田都很困难,居民重新陷入贫困,回复到农业社区。

  下嵋芝村的“新农村运动”给小型能源社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但山西为数众多的煤炭乡镇,继续沿着董继斌圈定的“宿命”演进,这在大同左云县的店湾镇表现得尤为明显。

  左云县有16万人口,外来人占了两万,主要集中在店湾镇方圆十公里以内的五六十家乡镇煤矿。范家寺煤矿的生活区内居住着二三百名外地矿工。除了四排背靠背的窝棚,生活区里看不到其它生活服务设施,而且物价奇贵。不久前煤矿发生了严重的透水事故,曾经喧闹一时的煤矿很可能就此解体,这里又将回复到农业社区。

  但是,也有荒僻乡镇因为煤炭而开始城市化进程的,前面提到的古交市就是一个典型。

  古交在1978年开始大规模建矿以前,只是荒山野岭中一个与世隔绝的偏僻小镇,到20世纪80年代末,古交已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仍旧简陋,仅有一条千余米长的街道,以及唯一一条通向太原的铁路与外界联系。1993年矿区全部建成后,才升级为一个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新兴工矿城市。目前,古交有城市人口13万,这里的房价每平方米高达3200至3400元。

  山西省社会科学院的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古交的物价比30公里外的太原普遍高10%以上,市场商品极其缺乏,居民仅吃饭就用去收入的半数,而且往往拿着钱也买不到东西。

  煤文化之忧

  古交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一个能源社区发育、成熟、壮大的演进过程。在山西,很多建国以后的新兴城市都是以煤立市。与很多城市相比,这里除了政府机关、银行、电水部门以及宾馆、饭店等少数服务性行业外,很少有效益好的企业。市区规模小,居民就业门路狭窄,家庭收入低下。

  1997年从山西省财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时,高建军曾到广州打工半年,每月收入1200多元。“我感觉在那里,你有多大的能量都可以使出来。”现在,他是古交市委宣传部党委办主任,月收入不到1300元,而那些仍留在广州的同学已经达到月收入8000元了。

  山西省社科院一份最新的《山西社会开放心态调研报告》(下称“报告”)认为,山西立足于煤炭产业的城市化进程,深受“煤文化”的影响。这种文化产生于自然条件差、人烟稀少、以男性移民为主的能源社区,形成了粗放、粗犷的风格,不注重文化学习和信息沟通。

  据山西省社科院统计,古交镇居民平均拥有书籍22本(不含教材),无书户占31.5%,10本以下者30.4%,100本以上者仅5.7%。有关方面的调查显示,山西的读书风气与煤炭资源成反向相关:晋南煤炭资源缺乏,民众注重读书;而晋北人不喜读书,重点产煤大县宁武每年达到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学生仅有30多名。

  报告担心,随着山西煤炭产业“霸主地位”的确立,这种煤文化可能将渗透、扩散到山西各行业的各个群体,成为山西主流文化的一部分,既制约着山西向其它竞争性行业扩展,也导致保守、懒惰、依赖严重、竞争意识淡薄的心态。

  现在,山西的各级财政收入一半以上来自煤炭行业,财政增收也主要在煤炭资源审批和价格上做文章。许多有识之士担心,山西煤炭在30至50年内稳定的市场前景不会改变,这一良好预期将使山西人继续坐享其成,不思进取。因此,观念文化上必须有所突破。

材料价格依据广东省材料价格依据陕西省材料价格依据
文章字数:4172
点击数:220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