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钢价走势回顾与分析下
2004年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365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5%,增速比上一年加快0.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7007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8%,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8.1%,增速回落1.6个百分点,但仍呈快速增长态势。由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得当,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在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比上一年增长32.3%,增速回落64.3个百分点;电解铝投资比上一年增长91.1%,增速回落1.8个百分点;水泥投资增长43.3%,增速回落78.6个百分点;汽车投资比上一年增长53.5%,增速回落24.3个百分点;纺织投资增长30.3%,增速回落50.1个百分点。 2004年,我国工业生产呈较快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6281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5%,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加值比上一年增长26.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2.4%,化{TodayHot}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和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分别增长18.2%和19.9%。与钢材消费关系密切的房地产业和汽车业增长较快,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315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8.1%;汽车产量507.4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4.2%,其中轿车产量231.4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1.7%。 2004年,我国钢材市场仍呈产需两旺势头。进口有所减少,出口大幅增加,进出口格局出现历史性转变;钢材价格高位波动,但总体仍呈上升趋势。全年钢、钢材产量分别为27280万吨、2972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22.7%和23.3%,增幅分别加快0.8和回落2个百分点。进口钢材2390万吨,比上一年下降21.2%;出口钢材1423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04.6%。钢材表观消费量达到30690万吨,比上一年增长13.1%,增速回落15.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复苏强劲,国际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原料价格上涨,使全球钢材价格不断攀升,CRU国际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7.5点上升到年底的157.1点,上涨39.6点。 2004年,钢材价格高位波动且呈上升趋势,但涨势比上一年有所减弱。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9.69点,上涨到年底的125.21点,上涨15.52点,增速回落3.05点。其中,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4.49点下降到年底的100.61点,下降13.88点;螺纹钢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13.72点下降到年底的101.04点,下降12.68点;中厚板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20.02点上涨到年底的138.32点,上涨18.3点;热轧卷板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4.19点上涨到年底的128.3点,上涨24.11点;冷轧薄板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7.09点上涨到年底的139.33点,上涨32.24点。从品种上看,建筑钢材价格呈跌势,而板材继续高位攀升;从时间上看,1季度价格快速上涨,2季度价格大幅回落,跌幅高达30%-40%,3季度价格平稳反弹,4季度价格再度快速拉升;从价位上看,价格已在高位运行。 2004年钢材价格在高位上涨的同时,我国原燃料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对我国的价格总水平造成一定影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HotTag}平比上一年上涨3.9%.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6%。 2005年 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国内生产总值18232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9.9%;固定资产投资88604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5.7%,增速回落0.9个百分点。行业投资结构有所改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 增长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分别回落0.1和15.1个百分点。 2005年,我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工业增加值7619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1.4%。其中,重工业增长17.0%,轻工业增长15.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达到98.1%,与上一年持平;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拉动钢材消费的房地产业和汽车业的增速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投资15759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9.8%;汽车产量570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2.1%,其中轿车277万辆,比上一年增长19.7%。 尽管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我国正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当中,钢铁产品的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全年钢、钢材产量分别达到3.52亿吨、3.97亿吨,比上一年分别增长24.6%、24.1%,增速分别加快了1.9和0.8个百分点。进口钢材3717万吨,比上一年减少368万吨,下降11.9%;出口钢材2052万吨,比上一年增加629万吨,增长44.2%。钢材表观消费量达37647万吨,比上一年增加6217万吨,增长19.8%,增速加快6.7个百分点。 2005年,各企业扩张产能、实现规模经济的欲望依然十分强烈,致使部分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钢材价格也一改2002年以来的上升势头,从4月份开始进入下降通道。从时间上看,1季度,国内钢材市场受原燃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预期和供求关系趋紧的影响,价格连续攀升,钢材综合价格指数由1月份的129.3点上升至3月份的138.11点,为全年最高值,上涨8.81点;2季度后价格大幅回落,4月~7月一路下跌,特别是5、6月份出现暴跌,月指数下降8~9点;7月~9月初价格暂时平稳;9月中旬以来,市场价格又出现大幅下跌,到年底,钢材综合价格指数已下跌到94.18点,为全年最低点,比高峰时下降43.94点,比年初下降35.12点。 从品种上看,2005年跌幅最大的品种是板材类。其中,中厚板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42.89点降至年底的96.94点;热轧卷板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32.2点降至年底的81.29点;冷轧薄板价格指数从147.96点降至年底的91.86点;镀锌板价格指数从137.44点降至年底的91.8点。板材价格出现暴跌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板材产量增幅过快,仅2004、2005年国内新投产各类板材轧机产能就达到4000万吨以上,而国内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热轧窄钢带、镀层扳(带)、涂层板(带)等品种的产量同比增幅也都在30%以上。同时,由于国内板材生产结构中高端产品不足,仍需大量进口,而进口量下降幅度又有限,使得2005年国内板材资源量急剧增长,对市场造成巨大压力。2005年国内建筑钢材价格跌幅明显小于板材价格跌幅,其中线材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4.33点降至年底的88.53点;螺纹钢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03.35点降至年底的86.76点。从整体看,由于2004年建筑钢材价格涨幅远远小于板材价格涨幅,国内企业投资板材的积极性高于建筑钢材,因此2005年建材的新增产能明显减弱,长材市场的供求压力要比板材小得多。此外,2005年跌幅最小的是无缝管,无缝管价格指数由年初的124.52点降至年底的115.26点。虽然2005年国内无缝钢管产量增长也较快,但由于国内管坯供应量增长有限,调坯轧材企业产能发挥受到一定抑制,加上管材消费变化一般滞后长材、板材半年左右,因此2005年国内无缝管市场供需基本平衡,下滑幅度不大。 2005年钢材价格大幅下跌,对我国物价总水平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比上一年上涨1.8%,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1.6%。
点击数:2096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