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行业政策资讯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行业政策资讯
新闻时间:,来源:广西区政策法规数据库,作者:

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切实抓好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市、县(市、区)农业局:    目前,我区水稻陆续进入中后期生长阶段,近期雨水增多,气候条件适宜“两迁害虫”的迁入和本地虫源繁殖及稻瘟病的流行。近期各地调查,田间“两迁”害虫虫口密度急剧上升,稻飞虱全区发生面积同比增多,虫口密度之高为近年罕见,尤以桂东南大部及桂西北、桂东北的局部发生严重,田间百丛虫量一般为1100-3500头,多的达4000-8864头,局部稻田高达12200-50120头。稻纵卷叶螟在全区普遍发生,尤以玉林市大部、南宁、桂林等市部分稻区发生严重,迁入面广量多,且成虫、卵、幼虫三种虫态并存,一般亩有成虫1800-5000头,多的7874-13000头,局部高的达36000-103385头;百株卵量一般为67-240粒,多的为390-530粒;百丛幼虫量一般为31-92头,多的为110-200头,局部则高达300头。三化螟发生比去年同期偏重,主要发生区在桂东北、桂中及桂南部分稻区,被害率一般0.01%-0.7%,高的为1.1%-1.9%,局部高达6.7%。纹枯病在桂东南、沿海局部稻区已进入流行期,病丛率一般为1.5%-7.5%,高的为11.8%-33.0%。在历史病区稻瘟病已进入流行期,病叶率一般为1.5%-18.3%,严重的高达22.3%-38.6%,灵川等发病严重的田块已出现“落窝”。    随着田间卵的陆续孵化及外地虫源的不断迁入,田间虫口密度还将继续上升,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暴发为害态势严重,对我区早稻安全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中后期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近年来部分害虫出现抗药性增强,防治效果不理想,各地切忌麻痹大意,务必采取有力措施,打好病虫害防治攻坚战,将病虫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早稻中后期及中稻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各地农业局要提高认识,重视早稻中后期病虫防治工作,树立和倡导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提出的“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新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06年全区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桂农业办发[2006]78号)精神,切实加强对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从人力、物力、财力上加大支持力度,采取各种有力措施,扎实有效地抓好早稻中后期及中稻病虫防治工作。一要加强领导和宣传,使各级政府领导充分认识到中后期病虫发生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逐步树立“公共植保”和“绿色植保”理念,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领导,加大宣传组织、投入力度,保证防治工作全面顺利开展。二要及早行动,制定完善防治预案、方案,做好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印发技术资料、落实人员和必要的应急防治物资,实施病虫害防治“三大行动”,即防治新技术示范展示行动、以统防统治为主形式的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行动和以宣传与服务相结合、综合防治社区服务与应急防治专业服务相结合的防治服务创新行动,进一步促进防治工作深入开展。三要突出重点,在狠抓主要病虫防治的同时,做好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和工作创新,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综合措施,带动稻田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全面实施。四要加强病虫监测预报,严格按测报规范进行调查和信息上报,准确掌握田间病虫动态,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为各级领导决策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二、明确主攻对象,打好关键防治战役。6月份是早稻中后期主要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段,就全区而言,防治主攻对象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包括二化螟、台湾稻螟)、稻穗颈瘟、稻纹枯病,对稻蝗、稻蝽蟓、稻曲病、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工作也不容忽视。早稻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策略是抓住重大病虫和防治重点区域:水稻螟虫(以三化螟为主)主要是桂东北、桂中、桂东南大部县及右江河谷的部分县;稻飞虱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的大部及桂中、桂西北的部分稻区;稻纵卷叶螟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桂西北的部分稻区,百色、南宁等市的部分稻区;稻纹枯病以桂林、玉林、贺州、南宁、贵港等几个粮食主产区及沿海稻区;稻瘟病主要是桂东北、桂东南及右江河谷的历史性发生区及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各地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当地的主攻对象和重点区域,切实组织实施好早稻中后期两大关键防治战役。一是以防治第三代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为主,兼治纹枯病、三化螟战役;二是历史性稻瘟病发生区主治稻瘟病,兼治稻飞虱、纹枯病战役。同时还要注意抓好面上突发性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减轻病虫为害损失。水稻中后期是稻谷产量形成的重要阶段,首先要抓好水稻健身控害栽培、科学管水合理施肥,促进植株健壮生长,适时露晒田,干湿抽穗,防止早衰倒伏,增强抗病虫能力,防止或减轻病虫的发生等。其次,大力推广使用高效、对口、低毒、低残留农药,实施达标防治,指导农民掌握适期施药,采取一药多治,轮换使用,病虫兼治的做法,正确运用施药技术,施足药量水量,均匀施药,以确保应有的防治效果。在防治用药上,防治稻瘟病宜选用丰登、春蕾霉素、三环唑;防治稻纹枯病宜选用井岗霉素、爱苗、纹枯净;防治稻飞虱宜选用吡虫啉(大功臣、蚜虱净)、噻嗪酮(扑虱灵)、敌敌畏+叶蝉散(或毒死蜱)等;防治三化螟、稻纵卷叶螟宜选用抗虫灵或杀虫双(杀虫单)+敌敌畏、三唑磷、氟虫腈等。在防治时期上,稻飞虱宜在若虫数量激增或出现短翅型成虫时进行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幼虫三龄期前进行,重点保护功能叶;第二代三化螟应在大胎破口始穗期进行,稻穗瘟应在大胎破肚和齐穗期分别进行,纹枯病在分蘖至孕穗期进行。第三,因地制宜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在三化螟(台湾稻螟、二化螟)成虫期进行诱杀防治,保护自然天敌,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控害作用,以确保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抓好示范建设和宣传培训,带动面上全局工作开展。各地要按照我厅《2006年全区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方案》的有关要求,继续抓好国家与自治区、市、县各级水稻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点(片),带动全区面上常规病虫防治工作的开展。针对早稻中后期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等重大病虫将偏重发生的严峻形势,各地农业局要紧紧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会议、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加强病虫信息和防治技术的宣传力度,开展现场培训,大造声势,提高植保技术的覆盖面、入户率,加快关键时期病虫防治指导覆盖率和时效性,增强农业部门的社会化服务功能,扎扎实实地把各项防治措施落实到位,推动防治工作开展。    五、发挥服务优势,为防治工作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各地要充分发挥病虫害监测信息、防治技术以及自身服务网络优势,大力推广防治新技术、新农药以及新药械,推行技物结合配套服务,保障防治用药供给和技术支撑。同时,要随时追踪、把握国内外及周边地区的病虫发生、防治动态,切实做好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和防治新技术的试验开发与综合防治配套组装,尤其要针对当前部分害虫产生抗药性、防治效果差等问题,抓紧做好防治主导药剂的试验筛选工作,切实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全力控制病虫为害,为粮食生产、农民增收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厅办公室    二○○六年六月七日        
文章字数: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