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房师挑战沪上开发商 买房前先验房
去年的宏观调控给开发商销售带来了巨大压力,不少期房“熬”成了“现房”、“装修房”。按照楼盘开发两年的周期算下来,前两年开发的项目将集中在今年交房。有人甚至将今年戏称为“交房危机年”。有部分业主表示,在交房过程中存在“门道”甚至是“陷阱”确是不争的事实。一旦出现问题,缺乏专业知识的普通购房者往往难以辨别,在维权或者上诉时处于劣势。 在这样背景下,一个新的职业群体应运而生。在民间,他们被称为“验房师”。日前在搜房网的“大话地产”论坛上获悉,一批南京的验房师已经悄然进入上海市场。 实际上,验房师在别的城市也出现过,但都没有形成规模,更不要说影响了。这一行业真正壮大起来是在南京。《金陵晚报》曾经算过一笔账,从去年底至今的3个月里,南京交付的房子超过1万户。按照每户200元的收费标准计算,仅3个月验房的潜在收益就在200万元以上,预计全年在1000万元以上。{TodayHot}如果把法律援助的后续费用算在内,潜在收益可能过亿。 上海房地产市场的容量绝非南京可比。即使简单从规模上来计算,市场潜在收益至少翻一番。这么巨大的市场,以前为什么没人来做?有关人士认为,前两年上海市场太好,几乎是“买到就赚到”,不太关心这个问题。今年大量交房,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回避。而且自住需求唱主角,对房屋质量就更为关注。 在采访中了解到,巨大的市场需求可能导致验房机构数量急剧膨胀,如果资质认证和行业规范不及时跟上,难免会有滥竽充数者混进来。购房者在委托验房师的时候一定要多比较,选择那些信誉好,收费明确的机构。 验房师行业的出现,无疑是在信息天平上给消费者加上了砝码。但究竟能在多大程度改变消费者的弱势地位,还有待事实的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任何一家机构能够解决置业中的所有问题。消费者还是应该理性对待,根据自身需要决定是否需要验房师的帮助。 采访手记 “国家标准”是验房利器 在不少上海的购房者看来,验房师还稍显神秘。他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他们靠什么让开发商“俯首称臣”?素有“验房第一人”之称的丁渤认为,他们的“法宝”是“国家标准”。他表示,目前他们的检验标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行业法规和产业标准来执行的。“这些标准绝不是我们自己订的,{HotTag}每一条都有据可查。”某些开发商自作聪明,在合同上做手脚,以为没写进去的就可以省略掉了。实际上,很多建筑标准都是国家强制执行。就好比“默认设置”,不写进合同,照样要执行。零点验房的专家解释的更加具体。他举了个例子,某些楼盘打出生态环保的招牌,强调用了某某节能材料。“但实际上采用这种材料是国家规定,本身就是要做到的”,他说“开发商心里很清楚,可老百姓不懂”。 尽管潜在利益巨大,但验房师行业真正兴起还面临不少困难。“验房师”还不属于国家认定的职业,只是民间和业界的习惯叫法。怎样做到“名正言顺”是必须解决的问题。不过这一状况有望得到改善。在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有关代表在谈及住房问题时,特别提及南京验房市场的火爆情况,对南京验房市场予以肯定。南京媒体也有报道称,建设部已经批准在南京开办验房师培训班试点。此举是一个积极信号,标志着验房师行业正在被国家认可,开始走向成熟规范。
点击数:2110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