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多粥少”廉租住房建设亟待地方切实破题
国务院在最新出台的六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中,明确要求各地加快城镇廉租房制度建设,有步骤地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困难。 而来自基层的信息和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均表明,目前多数地方廉租房建设“欠债”很多,普遍存在廉租房源稀缺、申请“门槛”过高、覆盖面窄、建设资金缺乏等老大难问题。业内人士呼吁,要落实楼市调控“国六条”对低收入人群的深度关切,的确是到了地方政府以切实行动来“破题”廉租房建设的时候了。 廉租房申请“门槛”高,供需缺口巨大 目前,国内各地在廉租房对象的确定上基本根据三个指标来进行遴选:户口,家庭月收入,人均居住面积。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明确规定只有具有当地城镇户口的居民才能申请廉租房,上海还规定家庭成员中必须至少有一人取得本市非农业常住户口5年以上,其他成员户口迁入此住处须满1年以上,{TodayHot}家庭人数为两人或者两人以上,家庭成员之间具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者抚养关系等。 在家庭月收入“门槛”方面,各地一般规定申请家庭月收入应在当地民政部门确定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下。在上海,申请人应该是接受民政部门连续救助6个月以上,在北京,连续享受当地城市低保待遇一年以上的家庭才能申请廉租房保障。 在人均居住面积方面,北京与上海、广州稍有不同,规定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含)的家庭具有申请廉租房保障资格,上海和广州的标准都为7平方米,广州还规定申请人应该是无住房及租住私房的家庭,即“无房户”。 业内专家认为,上述指标规定可能过于严苛,不仅将一大部分家庭月收入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以上但是无力购房、租房有困难的城市居民,即所谓“夹心层”,排斥出廉租房保障范围,也将为数不少的当地低保户挡在廉租房“门槛”之外。专家指出,“城市经济在发展,商品房价在飞涨,基于多年前公共财力的廉租制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当放宽标准,让廉租‘阳光’{HotTag}撒向更多需要帮助的低收入人群。” 相关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上海市享受到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总数为19321户,而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今年4月份全国低保统计数字,上海领取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数为201727户,计363378人,目前享受廉租房保障的低保家庭只占上海总低保户数的9.6%。建设部发布的全国廉租房建设数据也反映,到2005年末,全国被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最低收入家庭有32.9万户,而今年1月,全国领取最低生活保障的家庭有1007.5万户,纳入廉租住房保障范围的家庭只占总低保户数的3.3%左右。 可见,目前的廉租房建设不仅未能承担起全社会住房保障的重任,在保证绝大多数低保户的住房需求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廉租房供需缺口十分巨大。
点击数:2028
[ 打印当前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