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国企领衔煤炭行业整合 小煤矿铁定出局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经过大量实证调查后得出结论:在一个相对统一的市场中,如果生产相同产品的前4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集中度)的总和低于40%,则该行业内极可能会出现无序竞争的现象。
2004年我国最大的8家煤炭企业总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20.68%;前4家煤炭企业的集中度只有15%左右,远低于世界主要产煤国家的水平(澳大利亚46%、美国51%、南非87%)。正因为如此,国家对煤炭业提出了新的构想,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规划,我国将建设13大煤炭基地,用3至5年时间培育和发展5至6个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和一批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集团,使特大型和大型煤业集团煤炭产量达到1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量的80%左右。 一场席卷全国的煤炭业整合风潮正在来临。 “十一五”规划对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指引,结构调整将成为主基调。业内人士预计,行业整合将在结构调整大戏中唱主角。{TodayHot}在煤炭行业的大整合中,大型煤炭企业无疑是整合大潮中的弄潮儿,特别是国有大煤矿往往成为主力。 湘煤资源整合大幕开启 据了解,新成立的湖南煤业集团公司将由湖南省涟邵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资兴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白沙煤电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矿业集团公司、湘潭矿业集团公司、省辰溪煤矿等6家省属煤炭开采企业(即原三局三矿)整合而成,总资产为35亿元,净资产18亿元。 2005年湖南煤业集团公司的煤炭年产量为700万吨,占全省煤炭产量5100万吨的13.7%%。按照波特的理论,湖南省煤炭业仍然可能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按照规划,湖南省属6家国有煤矿通过整合,3年后有望达到全省20%的市场占有率。到2010年,湖南煤业集团公司煤炭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HotTag}产值80亿至100亿元,挤进省内工业十强。 大国企领衔煤炭行业整合 “十五”期间,山西就推出了煤炭行业的整合蓝图,全省将整合出三大煤炭企业:以大同煤矿为主体的动力煤集团,以西山煤电集团为主体的山西焦煤集团,以晋城、阳泉为核心的无烟煤集团。目前,大同煤业集团已将太原以北的动力煤生产小企业陆续整合。短短两年时间里,该集团从2003年以前的3000多万吨增加到2005年的1亿吨,且增长势头未停止。 内蒙古的煤炭整合将在神华集团的主导下展开。根据内蒙古的规划,未来两年内,该区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要么被大型煤炭企业整合,要么淘汰出局。 其他地区,如辽宁、贵州、宁夏等产煤省区,基本上由当地大煤矿为主体实施整合。我国煤炭上市公司有10多家,大部分公司是由原国有大煤矿改制后进入资本市场的。这些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加上它们具有融资优势,在未来煤炭行业资源整合大战中,这些上市公司有望占得较大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