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建设行业资讯新闻 人工客服公众号
建设工程资讯新闻
新闻时间:2015-08-25,来源:中国建材-商业资讯,作者:

水泥产业:政策重在“调”而非“控”

     消息灵通人士透露,国际金融公司(IFC)日前考察了河南省水泥业某龙头企业,并有意洽购该公司股权。在水泥业重点扶持企业名单即将圈定、行业融资瓶颈即将打破的时刻,国际金融资本似乎迫不及待地想先行一步,以期率先获得政策红利。 

  自2003年以来,河南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水泥业的需求提供了较大的增长空间。据估计,仅“南水北调”工程在2004-2010年间每年对河南水泥业的需求就超过350万吨。同时,由于市场竞争度较低,外地大企业尚未进入,行业利润较为丰厚。2005年,在全国水泥业整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河南水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了73.91%;今年1-7月,利润总额{TodayHot}更是同比增长331.9%。因此,外资对该省水泥业垂涎三尺,实不足为奇。 

  但业内人士认为,IFC选择此时介入,却颇具心机。其一,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已初见成效,为合资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市场空间。2005年,河南省政府制定了3年内淘汰全部机立窑的目标,2007年前将有约400条生产线被淘汰,为新型干法水泥释放出3700万吨的市场空间。其二,由于该龙头企业极有可能成为国家或地方重点扶持的水泥企业,此时入股将以低廉的成本分享未来的诸多政策优惠。 

  由此看来,政府产业调控政策的两项措施正好成为外资进入的理由。而更重要的是,调控以来,我国水泥业怪相纷呈,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一边是外资巨头大举“跑马圈地”,一边是内资龙头企业对扩张心有余而力不足;一边是外国金融机构纷纷来华投资水泥业,一边是国内银行收缩银根、提高水{HotTag}泥企业贷款门坎;一边是国际产业资本来华并购、建厂以扩张产能,一边是国内以产能过剩为由限制企业扩大产能。 

  事实上,由于被归入高能耗、产能过剩的行业,此前我国水泥业已历经两次宏观调控:1993-1994年的调控使行业利润从1993年的112亿元下降到1996年亏损27亿元;2004年的调控使行业整体利润下降39%。而正是由于调控政策过度依赖行政性的“控制”手段,才给了外资一个进入的理由。 

  水泥业调控政策的本意在于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我国水泥业产业结构升级。要实现这一目标,倚重“控制”不仅低效而且可能无效。记者在河北调查时发现,昔日在水泥市场不景气时纷纷倒掉的落后生产线,在今年行业转暖时又如雨后春笋冒出。 

  落后产能能够“春风吹又生”,说明市场还有其容身之地。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落后产能占领市场,无外乎靠“价格”这一法宝。尽管落后产能能耗大、经济不规模,按道理平均成本不应该低于先进产能,但无视环保,通过偷税漏税、压低工人工资等手段,它却往往能够存活下来。 

  因此,要淘汰落后产能,就必须打击上述种种不法行为,端掉其容身之所。水泥业调控政策要更多地依赖“调整”———通过调整产业管理措施,统一环保、能耗标准,营造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让市场力量将落后产能扫地出门。 

建筑造价信息河南省建筑造价信息河南省建筑造价信息
文章字数:1471
点击数:1740
[ 打印当前页 ]